立法会三题:政府资助中医门诊服务
****************
问题:
为配合政府于《2022年施政报告》公布的目标,由医院管理局、非政府机构及本地大学以三方伙伴协作模式于全港18区设立的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下称「中医诊所」)已于上月一日起把政府资助中医门诊服务筹额(下称「资助筹额」)增加至每年80万个。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本年一月至今,每间中医诊所的总求诊人次,以及目前每间中医诊所聘用的中医师人数及其薪酬水平;
(二)是否知悉,资助筹额增加后,每间中医诊所每日大约能提供的服务筹额,以及当局按照甚么准则分配资助筹额;及
(三)鉴于有不少市民反映,资助筹额增加后,预约有关服务仍然困难、甚至「一筹难求」,当局会否考虑制订新措施,以满足市民的需求;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多谢陈永光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后,现答覆如下:
中医药是香港医疗系统的重要版块,为推动本港中医专业发展及人手培训,我们已在全港18区设立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中医诊所),由医管局、非政府机构和大学以三方协作模式营运,并由非政府机构负责日常运作。除提供政府资助门诊服务外,中医诊所亦提供其他非政府资助服务予市民选择,同时支援中西医协作及公务员中医诊所等服务,并肩负培训中医药人才和推展科研项目的职能。
中医诊所每年平均提供超过120万人次的服务,其中政府资助门诊服务筹额已自今年十月一日起由每年约60万个增加超过三成至80万个。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惠人及75岁或以上的长者生活津贴的受惠人都可获豁免收费。中医诊所在二○二三年一月至九月的总求诊人次数据已载于附件一。
截至二○二二年年底,受雇于18区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的各级中医师共有419名,有关资料亦已载于附件二。有关中医师的聘用条款及薪酬待遇,均由聘用的非政府机构厘定。相关非政府机构每年均会按市场情况,不时检视及调整有关中医师的薪酬水平。根据有关非政府机构在二○二二年年底提交的资料,18区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内的进修中医师的薪酬介乎$24,000至$34,000,而其他各级中医师的月薪则视乎经验、资历及职能等因素而定,他们的薪酬每月介乎$35,000至$110,000不等。在二○二三至二四年度,我们理解有关中医师的薪酬亦按个别非政府机构的人事机制均有所增加,升幅约为4-5%。刚才提到的进修中医师,他们是刚毕业而经注册的中医师,他们选择在18区中医诊所工作以累积一些临床经验。申请进修中医师的反应非常热烈,亦反映工作性质及待遇有一定吸引力。
就政府资助服务筹额分配方式而言,全年合共80万个服务筹额平均分配予18区中医诊所。一般而言,每间中医诊所的服务筹额一半会分配予偶发性疾病病人预约,而另一半则分配予覆诊病人。各区中医诊所亦会因应个别诊所运作及人手安排而灵活分配每日的服务筹额,因此每日提供的服务筹额有所不同。为配合增加服务筹额,各区中医诊所已作出相应安排,包括增加诊症室及治疗室的数量、提升门诊设施及硬件配置、增聘人手等。
自进一步提高服务筹额的措施推行后,在今年十月首两周(注),18区中医诊所的整体服务量亦有所提升,每日提供约2 900个服务筹额,与去年同期(每日约1 800个)比较增加超过六成。每间中医诊所平均服务筹额方面,每日约为130至160个,相比去年同期(每日约90至110个)有显著增加。
预约方式方面,偶发性疾病求诊者现时可致电个别18区中医诊所或使用医管局「18区中医诊所」流动应用程式预约政府资助中医服务。市民只要曾经在任何一间中医诊所登记求诊,便可使用有关流动应用程式,亦可由亲友代为预约。
我们会联同医管局持续检视政府资助中医门诊服务的使用量及需求,亦会透过重置部分中医诊所,希望可以增加服务量。当香港首间中医医院在二○二五年分阶段投入服务后,亦有能力大大提升本港的中医服务。同时,我们亦希望与中医药业界共同开展制订《中医药发展蓝图》,当中亦会全面检视中医药服务发展的长远策略及规划。
我亦希望指出,中医门诊服务是基层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港私营服务提供者在提供基层医疗服务方面担当重要角色。香港中医药界的资源亦主要集中在私营界别,每年大约有一千万人次的中医门诊服务由私营界别提供。现时,政府除了在中医诊所服务上提供资助外,政府亦透过长者医疗券,让65岁或以上长者以医疗券支付中医提供的私营基层医疗服务。就二○二二年来说,有关中医服务的申领金额为约8亿5千多万元,申领交易宗数有约165万宗。我们会按照《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继续发展基层医疗各项服务,当中包括中医服务,善用公私营中医界别的资源。
多谢主席。
注:即二○二三年十月一日至十五日
完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12分
香港时间15时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