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九题:防范电话骗案
************
  以下是今日(四月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祖恒议员的提问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香港警务处于去年首九个月共接获逾23 000宗涉及电话及网上诈骗的案件,情况越见猖獗。就防范电话骗案,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研究推出「来电白名单」登记机制的可行性,让市民辨识来自已登记加入该名单的电讯商、银行、政府部门及商业机构等单位或机构的来电,以减低受骗风险;
 
(二)如何透过加强跨政策局、跨政府部门及跨界别的协调和合作,主动打击骗案,例如与创新科技相关的政府部门或半官方机构合作,检视、研究及开发「来电白名单」适用的平台(例如手机应用程式);及
 
(三)鉴于据悉,不少骗徒透过「冷电」以撒网方式不断随机致电不同电话号码以寻找猎物,政府会否考虑透过加强与电讯业界合作,并参考银行业界采取的「认识你的客户」认证程序,主动跟进可疑用户不断打电话的异常行为,防范骗徒透过不断致电寻找受骗对象和相关罪案发生?
 
答覆:
 
主席:
 
  有见电话诈骗的趋势,政府一直多管齐下,全力打击电话诈骗。就议员的提问,经谘询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通讯办)、保安局、警方及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后,现回覆如下:
 
(一)及(二)政府理解公众非常关注非应邀来电的情况及有需要保障市民防御诈骗滋扰,政府各部门亦从多方面着手推出不同措施,以协助市民分辨正当来电,包括:
 
(i)通过通讯办设立的机制为有需要的政府部门或公营机构提供特别电话号码作为其与公众通讯用途,例子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一站式服务热线1823或警方的反诈骗协调中心热线18222等。通讯办会继续鼓励各政府部门及公营机构向通讯办申请特定字头的电话号码致电市民,以方便公众辨认政府部门及公营机构的来电;
 
(ii)通讯办会进一步将「短讯发送人登记制」(登记制)扩展至需要以短讯与市民大众沟通的政府部门、公营机构及法定组织实施。根据登记制,所有已登记参与登记制的公司或机构会使用以「#」号开头的「已登记的短讯发送人名称」发出短讯予本地流动服务用户,以进一步协助市民识别短讯发送人的身分及提高市民防骗意识,提防电话及短讯诈骗。截至今年二月底,主要电讯商、银行及11个需以短讯与市民大众沟通的政府部门或法定组织(例如入境事务处、卫生署、警方、香港海关、运输署、消费者委员会、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等)已先后加入登记制。通讯办会继续积极邀请更多需要以短讯与市民大众沟通的政府部门、公营机构及法定组织以及立法会参加登记制;
 
(iii)在通讯办的积极呼吁下,主要的电讯商已为其用户提供来电过滤服务,当中亦有个别电讯商的服务是免费的,包括为长者客户免费提供来电管理组合服务,以鼓励其用户选用并减少可疑电话和电话滋扰问题。另外,目前坊间亦有不少让市民使用的来电过滤应用程式,这些程式亦被市民广泛使用。经通讯办协调后,通讯办亦已于其专题网页上载现时市面上不同来电过滤应用程式的资料,并鼓励市民下载。有关程式可筛选促销电话和可疑电话,亦能协助识别一般政府部门、公营机构及法定组织的来电。通讯办亦已自去年底起走访各区及与立法会议员及区议员呼吁市民提防电骗,以及协助市民下载有关来电过滤程式;
 
(iv)警方已于今年二月在其应用程式「防骗视伏App」加入诈骗来电辨别功能,自动把用户收到的来电和浏览的网站与最新的诈骗资料库作比对,如发现潜在诈骗或网络安全风险,会即时发出通知让用户尽早识别并阻截诈骗行为。用户亦可透过应用程式内置的公众举报平台举报可疑电话号码或网站,以确保有关资料库定时更新及准确。政府亦会在不同渠道加强向公众宣传推广「防骗视伏App」,例如经不同的政府部门及服务网站和流动应用程式接达及宣传下载使用「防骗视伏App」。截至今年二月底,搜寻器共录得超过250万次搜寻,预警超过43万次诈骗及网络安全风险。「防骗视伏App」的下载量亦由今年一月底的22.8万次增加至三月二十一日的31.5万次;以及
 
(v)为进一步管理人对人促销电话,通讯办已主动邀请相关行业协作,实施行业自我规管。现时已有四个行业,即金融、保险、电讯及电话中心参与订立《人对人促销电话实务守则》(《实务守则》),以规管业内人士打出人对人促销电话的方式。通讯办现正积极联络并协调有关行业加强及更新其《实务守则》。通讯办亦已同时接触并邀请其他行业参与上述自我规管安排。我们期望能尽快与不同行业订立《实务守则》,以完善自我规管安排。
 
  至于有意见认为应推行「来电白名单」制度以识别正常来电,考虑到现时政府部门及公营机构涉及数以十万计的电话号码及用户数量,其与公众通讯的电话服务性质及要求亦各有不同,若决定推行「来电白名单」制度,个别部门及机构需要不同时间以作筹备及过渡,包括大规模更改其现时所使用的电话系统、热线电话/办公室电话号码,亦需时通知每一位用户有关更新了的电话号码等。我们预计相关的过程及过渡期需时完成,期间可能会对公众造成混乱和不便。此外,目前通讯科技未必能完全排除「来电白名单」内的电话有可能被假冒。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需要小心详细硏究有关建议是否有效益及值得推行。
 
(三)就问题所述有关「客户认证」及「主动跟进可疑用户」的建议,政府已于二○二三年二月全面实施电话智能卡实名登记制(实名登记制),规定所有在本地发出及使用的电话智能卡(包括上台月费服务和电话储值卡)均须于启动服务前完成实名登记。
 
  通讯办一直与电讯商协作以确保实名登记制切实执行,包括要求电讯商不时抽查及跟进核实有可疑的电话储值卡,并将涉嫌使用假身分证明文件的个案交予警方处理,协助警方打击电话骗案。截至今年二月底,电讯商已按实名登记制法例及指引要求,合共取消了约123万张登记纪录未合规的电话储值卡的实名登记,亦有约159万张电话储值卡因客户未能提供合乎登记要求的资料而被拒登记。
 
  另外,通讯办已制定业务守则,要求电讯商于去年起监察自其网络打出的电话,一旦识别出怀疑诈骗电话的致电模式时(例如于短时间内打出大量诈骗电话),便马上暂停有关电话号码服务。至今年二月底,约有52万个本地电话号码因此被暂停服务。此外,通讯办亦会不时修订守则,以确保守则能有效阻截诈骗电话。
 
  就其他协助打击诈骗电话和讯息的措施方面,通讯办、警方及主要电讯商自二○二二年九月起成立工作小组,从电讯角度打击诈骗电话和短讯。按工作小组的建议,电讯商积极根据警方提供的诈骗记录及资料,将涉嫌进行诈骗的电话号码封锁或停止服务,并阻截用户登入怀疑诈骗网站。至今年二月底,按警方要求,电讯商成功拦截超过8 100个涉及诈骗案的网页连结及封锁或停止超过2 700个涉嫌进行诈骗的本地电话号码。
 
  此外,警方亦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银行业界推出多项防骗措施,包括于二○二三年十一月,「转数快可疑识别代号警示」正式推出,「转数快」平台已连接至「防骗视伏器」,当市民在网上使用「转数快」进行转帐时,如资料库配对出收款人资料与诈骗举报有关,在确认页面会出现警示字句。截至今年二月底,系统已预警超过六亿元的高危转帐。
 
  根据警方的资料,自上述各项措施推出之后,二○二三年第四季电话骗案的平均数字较二○二二年同期下跌38.1%,反映这些措施对打击电话骗案有正面作用。通讯办会与警方和电讯商继续加强合作,透过多元化的途径加强宣传防骗资讯,确保每一位市民都能获得全面的防诈骗信息。
 
  无论如何,防骗最有效的方法,是时刻提醒自己、家人和朋友保持高度警觉。市民若收到陌生人来电,无论显示任何来电号码,都应该提高警惕,切勿向未经核实身分的来电者披露个人资料或转账金钱,以免蒙受损失。
 
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1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