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司司长在「共创明『Teen』计划」成果发布会总结发言和答问全文(附图/短片)
********************************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五月三日)下午联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和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暨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崔永康教授,举行「共创明『Teen』计划」成果发布会。以下是陈国基的总结发言和答问全文:
 
政务司司长:非常多谢刚才两位校友现身说法,与我们分享对「共创明『Teen』计划」的体会。他们的得着,正是我们推行计划的最大动力,亦是对崔教授团队评估结果的最好印证。
 
  崔教授刚才都分享了一些看法,那些看法跟我自己,以至不少友师和家长在过去一年多的观察,其实都十分吻合。短短一年间,不少学员都成长、进步得很快。我最记得最初见面时,他们很多都怕羞被动,参加活动时不是站在前面,而是争着站在后面,到现在变得很积极开朗,主动与我聊天,甚至问我索取卡片,写电邮给我。这些正面转变都令我们非常鼓舞。
 
  在此,我要再次感谢崔教授及他的团队为「共创明『Teen』计划」第一期完成了全面评估,等同做了一次「体检」,并根据专业分析提出多项建议。事实上,今次的评估结果和建议,与我们去年十月推出计划第二期的多项优化措施一脉相承。
 
  第一,今次评估结果显示,学员如果属于更高年级,他们在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亦更有自信。就计划第二期,我们正正将收生对象扩展至中四学生,并将名额增加至4 000名,让计划进一步发挥扶持基层青年装备自己、力争上游的积极作用。
 
  第二,学员、友师和家长都一致认为,形形色色的团体活动是非常有帮助。就计划第二期,我们正正丰富并优化了团体活动的种类,包括举办多些内地交流团,因为原来同学对内地交流团非常感兴趣,让学员亲身了解国家发展和文化,进一步扩阔他们的视野,相信对于他们的国民身分认同非常有帮助。
 
  与此同时,在「一对一」师友配对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组成师友配对组群的安排,希望多几对师友一起出外参加活动、游玩。这有很多好处,除了可以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因为大家都年纪相若,可以有多点交流,友师之间亦可以增加交流和互补,甚至有时候一位友师没有空,两位友师都可以带三个学员,不至于令学员的活动取消,我相信这对学员参与活动非常有帮助。
 
  最后,第三,正如今次评估结果反映,无论学员、家长或友师,都对计划第一期赞好。建基于各方的肯定和支持,我们去年成立了「校友会」,为第一期的所有毕业生,即是校友,提供为期两年的多元社交和工作实习机会。除了社交外,因为他们升至较高年级,我们可以让他们尝试一些工作机会,让他们知道出外工作是怎样的,还有他们在工作上应抱有怎样的态度,让他们尝试一下。换言之,计划变成一年加两年,即一年密集式的基础活动,再加两年「校友会」活动,希望更好延续计划的效益。
 
  总结来说,「共创明『Teen』计划」能够成功推行,实在有赖扶贫委员会、合作伙伴委员会以至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付出,当然亦有赖传媒朋友的积极报道。在此,我再次向各位致以衷心的谢意。
 
  我充满信心,凭着政、商、民三方继续通力合作,「共创明『Teen』计划」一定会越做越好,让更多青年站得更高、看得更阔、走得更远。希望大家继续多多支持,共创美好明「Teen」。多谢大家。
 
记者:你们好。想请教司长,因为这个计划推行以来,其实都有不少报道指有学员表示,觉得与友师很少见面,关系比较疏离。但今次报告似乎未有太多着墨于这个情况,所以想请教司长,你怎样看这些个案?是否觉得只占少数?以及想问,因为当局现时觉得第一期计划反应颇好,现时有否计划推行第三期?届时会否扩大受惠对象和增加津贴金额?
 
政务司司长:我们很鼓励友师多与学员见面,因为友师的角色很重要。当然,我们明白并不是每一位友师都有很多空余时间,所以,第一点,这个活动很多时候由友师自愿报名,我相信他们报名时是有心的,亦明白需要付出一些时间。根据我们的纪录,过去总的来说,友师平均一年与学员见面12次,差不多每个月见面一次,我相信这个平均数符合我们要求。
 
  至于他们未能见面的原因,就计划第一期来说,有时候是该名学员与友师居住的地方(距离)比较遥远。(鉴于)距离较遥远,我们现时配对时会一并考虑他们的居住地方、兴趣等,我们在这方面会尽量配合,尽量做到方便友师,亦方便学员。
 
  第三,刚才我们提到,我们现时已作出改善,鼓励他们以团队形式外出,并不只是(友师和学员)两人,可能是三位友师和三名学员,这做法除了让大家可以多作交流外,最重要的是若然友师真的突然没有空闲──有时候很难说,在香港工作真的很忙,我们都很了解──这样两位友师可以带同三名学员外出参加活动。我相信在这一期后,有关情况可以更好。
 
  至于你问到我们会否有第三期,其实我们现时希望可以持续推行,到二○二五/二六年,我们的目标希望(总数)有12 000名学员。我们希望继续推行计划时,可以尽量争取多些资源、争取多些友师,我们相信这样能将这个计划做得更好。
   
  当然,我在此亦需要再一次多谢所有友师,因为他们(与学员)一年见面12次,其实并不容易,在香港这个忙碌的社会,他们都很愿意付出。刚才大家看到,甚至有一位友师对一名有学习需要的学员,他不单没有放弃,甚至自发修读一个课程,与这名学员沟通。所以,我经常说,香港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有很多有心人,这些有心人能够帮助香港有需要的人。
   
  我们亦希望将来我们再扩大计划时,我们的第一批学员可能已经毕业,出来工作,他们亦可以担任友师。刚才大家看到两名学员现身说法,相信大家都有信心他们将来一定会是很好的友师。我们希望能够做到一个承传──他们接受别人帮助后,亦会帮助别人。
 
记者:想跟进刚才提到平均见面12次,有报道指家长引述机构表示见面要求只是五次或八次,低于社会福利署回覆传媒指的12次要求。其实政府有否指标,可否明确指出计划第二期会否继续使用12次的指标?刚刚第一期有多少不达12次,原因为何?第二,想问除了八大指标有提升外,有否了解学生运用10,000元时,友师如何指导他们,以及过程中友师的角色和参与程度?因为有报道指学生不管友师,直接用10,000元买乐器,友师完全没有引导学生,有否在这方面作研究?
 
政务司司长:我们希望(友师和学员见面)12次不是一个指标,而是一个挺好的成绩。我们希望友师多与学员沟通,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友师和学员)不见面、不接触,便不能发挥友师的作用,所以我们不是用12次为指标,只是告诉你过去友师(和学员)平均见面12次。当然,有些友师会较多,有些会较少。但我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友师都非常尽责,由于这是一个自愿性计划,并没有工资,是纯粹出于友师的心,所以绝大部分友师非常有心,(与学员见面)平均达12次,我个人非常满意。当然(见面次数)多些会更好,但基于香港的实际工作环境,我们也可以理解,有时即使不能见面,我知道很多友师会用Whatsapp/短讯(与学员)聊天,甚至通电话。我希望在学员有问题时,友师能够帮忙,这是最重要的。
 
  10,000元其实分开两次(发放)。第一批会发放5,000元,我们要求学员与友师商量如何使用这5,000元。为何要与友师商量?目的是要透过这5,000元让学员学习怎样去计划(使用)这一笔金钱。大家知道,对一名初中生来说,其实10,000元是很多钱,可能他从未试过策划使用这么大笔金钱。可能平时父母只是给他100元、200元,未试过给他10,000元。对于怎样使用,刚才那位(作分享的)学员分析了,他投资在其兴趣──学习小提琴。我知道他已经差不多学到八级,他已经很本事,进步很快速、成功。
 
  另外,完成计划毕业后,还会给学员5,000元,由他自己决定怎样使用,因为他已经完成学习(理财)。虽然他完成学习,但我们都希望他在完成学习并使用这笔金钱后,他回来与友师说,究竟该笔金钱花在何处,而友师亦可透过知悉他花在何处,从而再教导他多一次(理财)──花得对或不对。这就是我们给予他10,000元的目的。调查亦反映,很多学员和家长均认为他们在理财能力方面的提升很显著。让他们学习(理财),我们说青年人向上,怎样向上游,其实理财能力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刚才教授亦有分享,要让年轻人知道需要准备一些应急钱,而不是一笔过用尽。甚至是有一元,却花两元,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将来成功的机会就会很小。因此,他们需要学好理财技巧,这10,000元就是给他们学习理财,我相信亦达到我们的目标。
 
记者:我想先了解一些资料,刚才说平均见12次,会否有统计,每次大概见多少时间?会否足够?刚才说二六年会增至12 000个(学员),我想理解清楚,是累计12 000个,还是预计到二六年就会增加到12 000个?另外,想了解一下你们现在的评估,透过这些计划,对于学员减贫、灭贫或向上流的机会,现时你们如何评估?
 
政务司司长:首先,他们见面的时间,我们没有统计,但通常不会很短。约(学员)出来,通常会与他们一起出去参加活动、吃饭、游玩,也会一起参加他们的家庭活动。我们没有时间方面的统计,但约他们出来,(时间)不会太短。
 
  第二,你问到二○二五至二六年,应该是累计,我们希望达到12 000个。
 
  第三个问题是灭贫方面,本届政府推行精准扶贫。何谓精准扶贫?即我们将资源投放在最有需要的人身上。本届政府主要支援三类人士:第一类是住在「劏房」的;第二类是单亲家庭;第三类是长者,包括独老和双老。其实我们做了很多工夫,希望帮助这三类人士。「共创明『Teen』计划」肯定是其中之一,就是帮助住在「劏房」的居民,大家都明白父母很忙,我们帮助他们去教导、去照顾他们的小孩,希望(小孩)将来能够好好发挥自己,出人头地。
 
  另外,有很多不同(项目),包括我们推行的在校课后托管服务。小朋友放学后,可以留在学校直至六时多;在这段时间,父母就可外出找工作。以我们的经验来说,这方面的工作成效非常好。第一期有(约)50间学校参与,服务(约)3 000个学生;下一期将扩展至约100间学校,服务更多学生。除了学生的父母受惠外,小朋友本身都受惠,因为(我们)安排了一些志愿团体、专业人士教他们功课,或安排活动给他们,让他们好好利用课后的两、三个小时,希望他们回家后便不用再做功课和温习,因为已经做完,可以有多点时间陪伴家人、与父母聊天,甚至自己去玩一下,这也是好的,这方面我们做了。
 
  第三方面,「关爱队」(「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主动上门探望独居长者和双老,看看他们有何需要。(「关爱队」)过去已探望了数万户长者,为其中有需要的共做了超过7 000次小工程、维修服务等。我相信这7 000多次能够帮助这些长者。
 
  当然,还有社区客厅服务。大家都听过,社区客厅服务已经开展,有一个已成功投入运作,还有几个正在筹备。社区客厅主要集中在「劏房」较多的地区,希望住在「劏房」的居民可以多点利用社区客厅。社区客厅亦是政、商、民合作的很好例子。这些客厅有很多设施,包括洗衣、干衣、厨房、客厅,也有温习功课和社交地方。我们在深水埗的社区客厅(建筑)面积达8 000呎,希望更多人使用。希望做到的效果是,大家日间可多利用社区客厅,夜晚才返回「劏房」睡觉,变相「劏房」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睡房的概念,令他们的生活空间能够扩大。大家不要少看这一点的作用,因为事实上,到过社区客厅(的人士),特别是一些妈妈(都有相类体验),因为(她们)经常带着小朋友,如果在「劏房」里,对小朋友、对她们自己也不好;在社区客厅的话,她们可以有较多社交活动,有社工姑娘帮忙照顾小朋友,她们离开一会儿都没问题。我相信这对她们的心理、社交都很有帮助。我们希望多点设立社区客厅,直接帮助有需要人士。
 
  透过一系列工作,我们当然会一直思考还有甚么可做,希望能够达到行政长官所说,在扶贫方面,基层市民能够得到很好的帮助,这就是我们想达到的目标。
 
(请同时參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4年5月3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