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馆正密锣紧鼓筹备「寻香记──中国芳香文化艺术展」(附图)
********************************
香港艺术馆将于六月二十八日起举行「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寻香记──中国芳香文化艺术展」,透过展示109组上海博物馆藏品及51组香港艺术馆珍品,涵盖新石器时期至二十世纪的陶瓷、竹刻、绘画、青铜器等不同品类,与观众展开一段跨越千年的寻香之旅。来自上海博物馆的展品全属国家珍贵文物级别,日前已送抵本港,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及香港艺术馆的策展团队正在密锣紧鼓布展中。
中国芳香文化源远流长,香的使用及品赏更与古人生活美学与艺术创作密不可分。是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从香材流变、宗教仪式、文人生活等不同角度探索国香文化。香港艺术馆将为不同展区特设相应的香气装置,让观众感受古人闻香养性的况味。
展览合共有160组展品,其中一件精选展品是来自上海博物馆、重约100公斤的明代狮盖香炉,为展览中最重的展品,是上海博物馆第一次向外借出的国家级藏品。因其器形庞大,所以工作人员特制了活动底座,以便装进展柜及减低展品在搬运过程有机会造成的风险。此炉的炉身为圆鼎造型,盖顶则以蹲坐的狮子脚踏滚球为装饰,由狮子的造型可推测该香炉为明代皇家庙宇所使用。策展团队在展柜四边下方均设置灯箱,令展品更显立体感。由于保存青铜器在湿度和温度控制方面有严格要求,因此博物馆人员在展柜内放置了防潮物料,使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
另一件焦点展品是汉代凤踏龟座博山炉,是最典型的香炉形制。炉盖作博山形,上站神鸟,炉柱为展翅的凤鸟,凤首高仰用喙部托住炉底,下踏一昂首的仙龟,以接承盘。汉代人相信想要得到仙人指点,就要营造仙境。将薰炉构造成仙山的造型,使之成为神灵降临的地方,正是体现汉代人神仙思想的真实写照。
此外,还有由明代着名画家仇英所绘的《画倪瓒像》,属国家二级文物,是难得向外借出的书画作品。仇英为明四家之一,擅画人物,此画用笔工致,设色妍丽,细腻地表现了香在文人书房中的重要性。由于拖尾部分附有同是明四家之一的文征明书法,两馆布展人员特别拣选了画卷中这两部分来展出,展示明代文人在幽幽芳香之间的交流。
展览中不能错过的展品还有近30件香港艺术馆馆藏的香囊,策展团队特意挑选由不同材料制成的香囊,包括刺绣织锦、掐丝珐琅、玉石等,细小的囊身上大多以镂雕或累丝等高超巧艺制成,其形制纷呈,纹饰多样。馆方因此特别订制弧形斜台,以钢针逐一将香囊固定,使香囊以垂吊的方式呈现,让观众以最佳欣赏角度观赏这些小巧的精品,见证古代精致细腻的随身香物。
展览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由香港艺术馆及上海博物馆联合筹划,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独家赞助,为今届「中华文化节」的「焦点城市:上海」及「上海文化周」项目之一。另外两项展示海派文化魅力的节目将在八月上演,分别为上海京剧院的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和经典剧目《乌龙院》,以及上海民族乐团的《海上生民乐》。
「中华文化节」由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呈献、康文署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策划,旨在加强市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以及培养国民身分认同和文化自信。首届「中华文化节」将于六月至九月期间举行,透过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项目和延伸活动,包括「中国戏曲节」精选剧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肯定的本地优秀作品、文艺组织演出、电影放映、展览和讲座等,让广大市民和旅客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藉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广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市民国民身分认同,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作出贡献。详情可浏览「中华文化节」网站www.ccf.gov.hk。
康文署一直积极推广中国历史和文化,透过举办多元化的节目和活动,让市民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想获得更多资讯,请浏览www.lcsd.gov.hk/tc/ccpo/index.html。
「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寻香记──中国芳香文化艺术展」展期至十月十六日,详情请浏览网页:hk.art.museum/tc/web/ma/exhibitions-and-events/fragrance-of-time.html。
完
2024年6月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2时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