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署理运输及物流局局长就「推动粤港合作,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议员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运输及物流局局长廖振新今日(七月四日)在立法会会议就严刚议员动议的「推动粤港合作,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感谢严刚议员提出议案、叶刘淑仪议员提出的修正案和30多位议员提出关于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接下来,我会就议员刚才提出的意见作综合回应。

  政府一直致力持续发展香港海运港口业的综合实力,因此我们去年底推出了《海运及港口发展策略行动纲领》(《行动纲领》),为海运港口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我们明白议员以及社会对本港港口及货柜码头用地的使用情况的关注。香港作为细小、开放型经济体,港口活动表现难免容易受外围环境、全球经济及地缘政治等因素所影响。港口业务是香港过去数十年建立下来的重要资产,作为国家唯一的自由免税港,配合清关快、效率高的「补时港」、以及国际联系强等优势,加上一流的机场、陆路跨境口岸和运输设施等网络联系海内外,香港仍然位居全球重要枢纽港。香港作为大湾区内发展最早且高度成熟的港口,在发展上亦难免面对诸如土地及成本的限制。因此,需要确保码头及周边用地留有足够土地,以便货物可高效地装卸。

  我们一直致力提升香港港口的竞争力,并于《行动纲领》中公布从「船」、「货」、「地」三方面入手,全方位引领全球各地货源透过船运使用香港港口,当中包括打造香港成为优质绿色能源加注中心,提供绿色甲醇、液化天然气等洁净能源;促进智慧港口发展,通过数字化港口社区系统提高营运效率;加强与粤西地区及其他大湾区港口和城市合作,扩大货源和国际联系,增加经由香港港口处理的货物出发地和目的地等。

  为推动香港港口的持续发展,我们定期与码头业界就增强港口竞争力会面及跟进业界与内地港口合作的进度。我们乐见香港货柜码头营运商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于二○二四年五月签订合作备忘录,携手加强桂港两地在港口、物流等业务领域及经贸往来的合作,协助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及北部湾经济圈。

  事实上,码头业界一直积极推广香港港口的国际联系性及其提供的高效服务。在二○二四年五月,深圳盐田及香港货柜码头营运商于重庆举办「多式联运产品推介会」,聚集来自港深渝三地的政府及业界代表,分享盐田港和葵青港航线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业界称之为「葵盐通」。此举透过深化葵盐两个港口之间的合作,可望为香港带来额外货运量,同时有助加速货物处理和运输,加快让重庆及西南地区的货物进入国际市场。

  另外,香港码头业界亦就高价值冷链产品,例如智利车厘子,与深圳港大铲湾码头合作,协助货柜以驳船方式快速高效地从香港转运至大铲湾,使货物能够迅速到达大湾区内各城市。葵青货柜码头向驳船营运商提供货柜从远洋货柜船卸货的预计时间,并在卸货后立即将智利车厘子货柜装上在码头等候的驳船。葵青货柜码头与大铲湾码头紧密联系,确保驳船抵达深圳后立即靠泊。两个码头间的紧密合作不但缩减货物的运送时间,包括装卸和等候时间,同时亦可借助大铲湾码头的清关能力,让经葵青货柜码头转口入内地的冷链产品的清关容量即时加大。

  对于有议员提出觅地重置货柜码头的建议,我们必须全盘考虑,包括港口规划、用地要求、土地使用兼容性、环境因素、水流、水深、海上航道、道路连接及其他基础设施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要觅地重新建造一个具备相应规模和完善配套设施的国际货柜码头并不容易,而且搬迁码头的工作,包括物色及平整如此大片土地、提供所需交通连接和基础设施以支持码头运作,以及在重置码头启用前建造相关码头设施,亦需时进行。

  目前香港港口运作畅顺,我们会继续透过强化现有港口设施,提升港口竞争力。我们会继续监察香港港口业的发展,包括货物吞吐量的变化,以确保能够适时提供所需的港口设施及与港口相关的基建设施,支援港口发展。

  多位议员提出将香港港口与大湾区港口组成组合港以提高货运效率。香港是单独关税区,两地进出口货物的管制和法规存在差异,而香港港口作为国家境外港口的地位获国际认可,亦是香港「一国两制」中其中一个优势,更是香港贸易和转运业务的基石,因此维护香港港口的独立性是重中之重。目前,两地海关已共同推出「跨境一锁计划」以就往来内地经香港转运的货物提供通关便利,香港海关会与内地海关继续加强合作,积极推展「香港认可经济营运商计划」和互认安排网络,为更多企业提供有利的营商环境,藉此加强香港作为主要国际贸易及航运中心的竞争优势。

  为增强香港港口竞争力及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致力推进香港成为绿色和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方面,为达至国际海事组织于二○五○年前后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中宣布打造香港为优质绿色燃料加注中心,藉此进一步巩固及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政府已展开为本地船舶及远洋船提供绿色能源加注的可行性研究,并将二○二四年内公布行动纲领,落实建设加注设施和供应链。政府亦正推展为远洋船提供液化天然气加注的准备工作,包括法例修订、技术研究和设置。

  鉴于内地近年积极发展绿色船用燃料产业,而香港邻近大湾区内多个其他港口,未来可以探讨不同港口之间在与绿色船用燃料加注相关环节上合作的可能性,包括绿色船用燃料生产、运输配送、人员培训等。

  此外,运输及物流局和海事处建议修订相关海事法例,以便利船舶在香港水域使用及加注绿色船用燃料,并于下周向立法会提交立法建议。海事处刚于二○二四年六月二十八日推出为在国际海事组织制订的国际减碳标准中获得高评级的香港注册船舶提供每年两万元的津贴。措施推出后,香港是全球首个支持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减碳标准的地区。

  智慧港口发展方面,特区政府乐见码头营运商多年来不断投放资源,利用科技发展改善码头设备提升效率,透过高效的服务贡献香港作为区内的枢纽港的地位。例子包括码头自二○一八年引进轮胎式龙门架吊机遥距操作及货柜箱自动堆叠系统。营运商亦正在码头就无人驾驶电动拖车进行技术测试,在确保运作安全畅顺后逐步应用至日常货柜操作中,来进一步提升码头自动化操作水平。事实上,香港港口一直保持高效处理货物的能力,远洋国际货柜船在香港港口停留的平均时间为0.95天,远低于世界前20大货柜港口的平均值1.85天。

  特区政府正积极推动智慧港口发展,通过建立数字化港口社区系统,促进航运、港口及物流业持份者信息互联互通,增强港口竞争力。特区政府自二○二三年一月份分阶段设立和试用数据共享平台,目前追踪冷链货物的运输流程,包括进口本地及跨境运输以及出口整柜和拼柜货物的平台已推出供业界进行测试。我们的目标是在二○二五年前将港口社区系统扩展到冷链产品以外更广泛的产品和交付流程。有关平台将能精简港口运作,优化多方协调,从而提升港口效率及增强香港港口的整体竞争力。我们目标是构建一个联通机场、港口以至其他相关的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物流数据互联互通,增强货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管理,长远则进一步扩大至与内地及澳门的物流系统互联互通。同时,特区政府会鼓励业界利用现有的数字解决方案和技术以提高货物处理效率,并促进港口、机场和物流数据的互联互通。

  我们会善用香港世界级的多式联运网络优势,藉着用好港珠澳大桥的契机,加强与粤西地区的物流联系,扩大货源,为港口航运业开拓新机遇。我们亦积极与业界扩大香港港口的国际联系,以期增加经由香港港口处理的货物的出发地和目的地。我们会务实地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及城市共同探讨优势互补的领域,以达致既能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又能提升大湾区港口群的总吞吐量的目标。我们会致力维持香港港口作为亚洲区中转枢纽港的角色和地位,为此维持甚至提升香港港口的国际连系,无论是国际货柜班轮每周班次或目的地,尤其重要。

  与此同时,我们希望强调,一个国际航运中心并非只看货柜吞吐量,而是要看整个海运圈的生态是否蓬勃,所提供的海运港口服务是否完善。香港有逾1 100家与港口航运相关的公司,提供各式各样优质的海运服务,业务范围涵盖港口服务、船舶营运和管理、船务经纪和代理、海运相关的金融、保险、法律和仲裁服务,以及船级社和船舶检验等。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广受国际认可。

  根据《2023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香港排名全球第四位,反映香港是世界前列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具备优质的航运服务业群、优良的营商环境,以及理想的港口条件。二○二○年,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将香港列为全球海事标准合同中四个指定仲裁地之一,与伦敦、纽约和新加坡看齐,印证香港在海事仲裁的领先地位。香港的船舶注册以总吨位计全球排行第四位,而且在全球的港口国监督滞留率甚低,以优质享誉国际。

  这些优势均有助促进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专业服务的坚实基础上,香港要定位为大湾区内的高增值海运服务中心,尤其注重海事法律、船舶融资和绿色航运等领域。这定位使我们能够为寻求在大湾区内发展的海外企业提供优质全面的海运服务。此外,香港高度国际化的优势,亦有助内地航运企业利用香港的高端航运服务,与国际航运界接轨,拓展全球业务。例如,为发挥香港海事仲裁的国际地位,我们会继续向内地以及海外的海运企业推广香港的法律服务,积极鼓励它们选用香港作为仲裁地。一方面,这将有利内地企业,包括大湾区内的企业,在熟悉环境下解决海事争议,协助「内资走出去」。另一方面,我们会与更多国际海运组织加深合作,包括深化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和国际航运公会在香港的营运活动,促进国际海运企业以香港作为跳板走进大湾区市场,辅助「外资走进来」。

  多位议员都关注海运业的人才培训。就海运业人力资源而言,运输及物流局会继续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系,并透过海运及空运人才培训基金下多项计划与推广活动,培育业界所需的人才,鼓励更多人投身海运业。「海事人才培训资助计划─法律」亦于二○二三年九月推出,提供见习培训,培育更多本地海事律师。为更有效及聚焦地吸引海事专才,政府于二○二三年更新「香港人才清单」,现时清单已涵盖四项海运专才,即资深保险专才(海事)、造船师、海事总管以及航运融资专才。我们明白业界面对船舶转型至智能化及绿色能源燃料过程中对合资格人手的需求有所忧虑。虽然香港暂时未有相关技术的培训课程开办,但透过我们与大湾区的专业教育机构交流,相关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已获海事处认可,使香港海运从业员可前往修读。

  亦有多位议员提出会否成立法定的海运组织以作长远规划。政府就这个问题已审视有关成立法定海运组织的建议,并已在《行动纲领》中交代。政府一直积极参与法例修订、促进外来投资、与其他港口及城市进行官方合作等各项工作,在香港海运及港口业的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然而,随着香港海运网络越来越蓬勃,相关工作自然会越来越多,长远而言,我们可以不时探讨设立法定海运组织的可行性。政府会持续支援香港海运港口局,并会优先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准确掌握行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我们会继续与香港海运港口局携手并肩,共同落实《行动纲领》下的各项工作,凭借香港高度国际化的优势,充当大湾区城市间的海运「超级联络人」,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我谨此陈辞,多谢主席。



2024年7月4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