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九题︰家长教育
***********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谢伟铨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有意见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学童的学习和成长,比学校教育同样甚至更为重要,但并非每位家长都懂得如何正确及有效教导子女。此外,据悉政府现时主要依赖教育局推动家长教育,而教育局则以「学校为主,社区为辅」的方式推行家长教育,惟不同学校就推动家长教育的积极性、成效和内容重点各有不同。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政府近年推出了哪些政策措施及投放了多少资源,推动家长教育;该等政策措施中,分别有多少是通过学校、其他非学校机构及直接由政府部门推行;
 
(二)对于由中小学推行的家长教育,当局如何监察有关的数目、质素和成效;
 
(三)有否统计,全港中小学的家长教育的参与率,以及过去五年,有多少适龄学童家长从未参与任何家长教育;有何计划提升该等家长的参与率;
 
(四)除了文字通告和一般每个学年一次的家长日,政府会否鼓励学校以更频密和多元化的模式,包括善用视像会议等通讯科技,就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情况与家长沟通接触;及
 
(五)鉴于据悉,近年部分中小学以讲座等方式向家长提供国家安全教育,有关活动的数目及家长参与率为何;政府会否进一步加强有关工作,包括提升该等活动的内容、频率和参与率,以及向学校及相关组织提供更多协助等,以提高家长的国民身分认同和爱国意识?
 
答覆:
 
主席:
 
  家长是培育、保护和教育儿童的关键人物,在支援子女的成长和学习及培育正确价值观、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一直透过教育局及其他政策局,推广家长教育。
 
  就谢伟铨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医务卫生局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教育局一直以「家长为本」的方针及「学校为主,社区为辅」的方式,透过多元化的方式推动家长教育。为让家长更有系统地学习培育子女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局委托专上院校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家长制订家长教育课程架构。教育局先后在二○二一年、二○二二年及二○二四年五月推出幼稚园、小学及中学的《家长教育课程架构》(总称「课程架构」),并上载至教育局网页,供学校及相关机构参考。
 
  在学校层面,教育局在二○二一/二二学年向参加幼稚园教育计划的幼稚园提供一笔过9万至10万元的额外资助;另分别在二○二二/二三及二○二三/二四学年为全港公帑资助小学及中学提供20万元的一笔过家长教育津贴,支援学校根据课程架构及因应其家长和学生需要开展有系统的校本家长教育课程或活动。此外,所有公营学校已成立家长教师会(家教会),而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一直协助政府为家教会提供「家校合作活动津贴」及「合办家校合作活动计划津贴」,鼓励家教会按课程架构举办多元化的校本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活动或课程。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支援,教育局自二○二三/二四学年起会分阶段根据课程架构为小学及中学制作资源套,让学校的教师、社工和辅导人员掌握有关知识和技巧。
 
  在全港层面,教育局由二○二二/二三学年起,委托专上院校及非政府机构参考课程架构,为幼稚园和小学生家长及其祖父母举办全港或区本的家长教育课程和讲座,并制作电子学习资源,方便家长自学。教育局又自二○二○年起开展全港的「正向家长运动」,以广泛和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推广家长教育,宣扬培育子女的正向思维、方法和态度。近年,我们举办不同家长教育活动,并制作「正向家长运动」主题曲、政府电视宣传短片及电台宣传声带,以及家长教育动画和短片等,以期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正向家长教育的关注。我们亦透过流动展览车、家长网站、港铁站和巴士车身广告、网上平台等,接触地区内不同背景的家长,宣扬正向育儿讯息。
 
  此外,教育局透过一站式家长教育资讯网页「家长智Net」(www.parent.edu.hk)、「家长智Net」Facebook、Instagram专页及YouTube频道,发放支援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资讯,包括亲子关系、管教子女、家长情绪管理等。
 
  在二○二○/二一至二○二三/二四财政年度,教育局在推广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所涉及的开支共约5.5亿元。
 
  除教育局外,卫生署家庭健康服务辖下的母婴健康院,会为育有零至五岁儿童的家长提供亲职教育,让家长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有更多认识。亲职教育包括普及性的亲职教育项目及较深入的「3P亲子『正』策课程」两部分。普及性的亲职教育为父母提供个别辅导以及育儿有关的公众健康讲座及工作坊。在进行上述的个别亲职辅导时,医护人员如察觉到儿童有初期的行为问题或父母在管教方面遇到困难,会鼓励家长参加较深入的「3P亲子『正』策课程」。「3P亲子『正』策课程」是一项有系统的亲职教育课程,目标是增强家长作为父母的信心,改善他们的管教技巧。课程在各区的母婴健康院均有举办,由认可导师亲授,当中涵盖正面管教的原则,协助家长运用正面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管教方法,以不伤害儿童自尊心的态度去处理儿童行为问题。
 
(二)至(三)现时,所有公营学校均已成立家教会。教育局亦鼓励学校参考课程架构以筹划及举办有系统的校本家长教育课程,并持续检视课程的成效。一直以来,教育局透过视学、学校探访等,检视学校工作(包括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的推行情况及成效,并适时提供回馈,以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公帑资助学校亦须拟订运用一笔过家长教育津贴的推行计划及报告,包括津贴资助项目或活动详情、相关开支及评估结果,提交学校管理委员会/校董会/法团校董会审批。
 
  此外,教育局一直要求学校家教会及家长教师会联会(家教会联会),就家校合作活动相关津贴支持的每项活动,向教育局提交评估报告以作评鉴。教育局亦会以不同方式收集学校及家长的意见,持续检视推行措施的成效。在二○二三/二四学年,约1 650所学校申请有关津贴,约3 690项活动获批资助。
 
(四)教育局一直鼓励学校以多元化的模式和渠道与家长保持沟通和协作,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一般而言,学校会透过家教会活动、家长日、家长晚会、学校刊物、电子通告、学校网页、流动通讯应用程式群组等,以协助家长支援子女的全人发展。此外,部分学校会提供灵活的安排与家长会面及沟通,如举行网上会议,以照顾在职家长的需要;亦会提供网上平台,方便家长能轻易地获取有关子女学业进度及学校活动相关的资讯。学校普遍会就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事务透过全校、分级或分班等活动形式推动家长的参与。
 
(五)教育局一直鼓励家长认识《香港国安法》,积极配合学校及加强与教师的协作,提升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及守法意识。为加强国民教育,教育局要求所有公帑资助学校由二○二二/二三学年起,每年为家长举办一项或以上与国民教育有关的活动。教育局持续通过不同渠道,如学校探访及与学校的日常沟通,监察和支援学校落实有关工作,并因应校本情况提出优化和改善建议。中小学均持续透过不同方式,定期举办一些与中华文化及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的家长及亲子活动,例如举办中华文化日、参观故宫文化博物馆、饶宗颐文化馆及爱国教育支援中心、印制家长刊物、于校内展示相关展板等,协助家长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另外,学校更邀请不同人士,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到校担任家长讲座的主讲嘉宾,以助家长加深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认识,以及让家长了解他们在支援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上应担当的角色。
 
  教育局亦向学校家教会及家教会联会提供津贴,鼓勵它们举办有关国民教育及国家安全教育的活动。在二○二一/二二至二○二三/二四学年,教育局共批核超过2 390个家教会及14个家教会联会的申请,以支持举办国民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及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或活动,包括内地学校文化交流团、亲子国情教育本地游等,上述活动的参与家长人数约64 000人。
 
2024年7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1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