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农自然护理署向保育海洋哺乳动物专家小组汇报去年布氏鲸死因调查结果(附图)
**************************************
综合获渔护署去年委托调查有关布氏鲸死因的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的报告,以及两位来自澳洲及西班牙专家的意见,专家小组察悉有关布氏鲸是于去年七月三十日早上至三十一日早上期间,被一艘快速行驶的船只撞击,伤及其背部和脊椎导致其即时死亡。分析资料无法确定有关船只的种类,但在发现布氏鲸死亡前四日已没有发现任何观鲸活动,而渔船一般不会如此高速行驶,加上配备舷外发动机的钓鱼舢舨及快艇不会造成如此大的伤口,故此有关伤口较大可能是由其他类型的船只造成。
鲸鱼本身并不是在香港水域栖息的物种,它们进入香港水域很可能本身出现特殊情况,例如健康出现问题、迷失方向或幼鲸失去照顾等。国际间应对这种情况的原则是尽力避免一切人为干扰,加强监察和巡逻,尽量使鲸鱼能在最少干扰下自行游回合适的栖息地。
渔护署发言人表示:「自有关布氏鲸去年首次于西贡水域出现至被发现死亡期间,渔护署一直与保育基金、本地及内地的海洋保育专家密切观察鲸鱼的健康状况,考虑保护其安全的合适方案,并与各相关政府部门一同呼吁公众不要出海观鲸及避免到有关水域进行水上活动。渔护署更于七月二十九日及三十日进一步协调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特别行政措施,于鲸鱼较常出没的水域设置管理区,加强巡逻及要求所有进入的船只即时离开。」
「就今次事件经验,署方从四个方面强化工作,即与相关部门制订应对方案处理日后同类事件;检视现时法例中渔护署的相关权力;派员到内地及海外学习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的方式并应用于应对方案;以及采取措施提升公众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及知识等。」
去年七月以来,渔护署已就上述四方面作出跟进如下:
(一)制定应变计划:政府参考了海内外专家意见和本地实际情况,就非本地鲸豚于香港水域出没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应变计划,提供跨部门协调和应对行动的指引。这计划订明相关部门在监察、现场行动、支援以及向公众发放信息的具体角色和行动,以更迅速有效处理日后相类情况。其中,于处理去年九月港岛南区发现鲸鱼个案时,渔护署联同海事处和水警已率先试用应变计划的原则和程序处理个案,迅速就监察、巡逻及发放信息等方面作出部署及行动,效果良好。政府将听取专家小组意见,亦会与相关组织和专家保持沟通,确保应变计划切合实际需要,并与时俱进;
(二)法例检讨:政府已检视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的相关法例,初步建议应赋予渔护署署长更多权力应对特殊情况,包括以简化的程序在有必要时更快速地指定临时限制区,并在该区域内限制船只航行和相关活动。这些措施是为偶然进入本地水域像鲸鱼这样通常不会出现在香港水域的物种,提供更好的保护和安全环境,减少人为干扰。政府亦建议禁止出海观鲸活动,以免对鲸鱼造成压力,危及它们的健康和安全。政府期望今年内就相关法例修订的具体建议谘询专家小组;
(三)与有经验的机构交流:署方早前分别派员到广西北海市北部湾鲸豚研究与保护中心,以及澳洲昆士兰南海岸公园,就当地处理海洋哺乳动物搁浅事件、保护该等动物的法例、管理和研究工作,以至与公众沟通和进行宣传教育等方面交流,例如如何观察野生鲸鱼的健康状况、按分级机制应对鲸鱼出没报告等。署方已在制订应变计划和法例检讨等跟进工作中,适当地应用了相关经验;及
(四)加强宣传教育:去年九月港岛南区另一宗鲸鱼发现个案中,渔护署即时透过新闻稿和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在邻近码头派发传单呼吁市民不要出海观鲸,而海事处亦透过广播系统呼吁船只减慢速度,总体反应积极。此外渔护署亦已进行一系列公众教育活动,除了一般市民外,亦包括学生和教师,加深他们对香港海洋环境和野生动物的认识,提高尊重、爱护和欣赏海洋资源的意识。其中,署方今年一月至三月举办了「赏.惜」海洋野生动物节,向公众推广海洋保育的信息。署方未来亦会继续加强推动海洋保育意识主流化的工作。
专家小组对渔护署推行该四方面工作的进展表示认同,亦详细讨论了应变计划的细节。渔护署未来在处理同类情况时会切实考虑专家小组的意见,亦会继续与专家小组合作,不断完善应对措施。
专家小组负责向政府就如何保护香港水域的海洋哺乳动物,包括就非本地栖息的海洋哺乳动物在香港水域出没制定应变计划,评估相关的潜在安全风险,及制定适当措施及相关指引、守则和良好作业模式等,提供意见。专家小组成员的名单载于附件。
专家小组会议的相关文件,包括渔护署、保育基金以及两位海外专家就有关布氏鲸死因拟备的报告及提出的意见,已上载至渔护署网页(www.afcd.gov.hk/tc_chi/conservation/con_mar/con_mar_chi/con_mar_chi_chi/con_mar_chi_chi_rep.html)供公众参阅。
完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00分
香港时间16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