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护中心调查人类感染大鼠戊型肝炎个案
********************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九月二十七日)表示,正调查一宗人类感染大鼠戊型肝炎个案,并呼吁市民保持良好个人、食物和环境卫生,以预防感染戊型肝炎。如出现相关病征,应尽快求医。

  个案涉及一名有长期病患及免疫力弱的61岁女子。她于九月初小便深色,到仁安医院覆诊期间发现出现肝功能持续异常,其血液样本经化验后证实对大鼠戊型肝炎呈阳性反应,病人现时情况稳定。

  卫生防护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人居于红磡,报称没有直接接触啮齿动物或鼠只,潜伏期内亦没有外游,属本地感染个䅁。中心不排除病人可能在潜伏期内间接接触受老鼠或其排泄物污染的地方或食物而导致感染。

  卫生防护中心及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调查人员已实地视察个䅁居住地点的鼠患和环境卫生情况,在视察时发现少量鼠迹。病人居所的管理公司将在相关地点设置热能探测摄录机进行鼠只活动调查。食环署防治虫鼠事务谘询组将视乎情况及需要进行防治鼠患工作。中心的调查仍在进行中。

  人类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可能传播途径包括进食或饮用被啮齿动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被啮齿动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或物件,及直接接触啮齿动物或其排泄物。而一般导致人类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则主要是透过粪口途径传播。

  要预防戊型肝炎感染,市民应保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如进食前须彻底洗手,食物应妥善储存或放入冰箱,不要让其长时间置于室温的环境下,并应以1比99稀释家用漂白水清洁消毒家居,因为家用洗涤剂可能无法杀死戊型肝炎病毒。高危人士,例如有严重长期病患的长者(尤其曾接受器官移植的人士)、怀孕妇女、慢性肝病患者和葡萄糖六磷酸去氢酵素缺乏症(又称G6PD缺乏症)患者等,感染戊型肝炎可能会出现严重病情,因此更应加倍小心。

  在处理食物时应遵从食物安全五要点,即精明选择(选择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洁(保持双手及用具清洁)、生熟分开(分开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彻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温度(把食物存放于安全温度),藉以预防由食物传播的疾病。
 
  • 只饮用煮沸后的自来食水或出品自可靠商户的樽装饮品。
  • 避免饮用来历不明的冰块所调制的饮料。
  • 从卫生及可靠的地方购买新鲜食物,不要光顾无牌小贩。
  • 食物应彻底清洗。彻底煮熟食物,特别是海产(如贝类)、猪肉和猪内脏,方可进食。避免进食生或未经煮熟的食物。
  • 把生的肉类和内脏切成薄片,以加快受热的速度,尤其是用于火锅和生滚粥的肉类和内脏。
  • 视乎厚度和份量,将切片的猪肝,用摄氏100度的沸水烹煮或热煎锅/镬炒最少三至五分钟。
  • 软体介贝类水产动物应加热至内部温度达摄氏90度并维持90秒。最好在烹煮前去除外壳,因外壳阻碍热力渗透,否则,在摄氏100度的沸水中烹煮至外壳打开,然后再煮三至五分钟。应弃掉烹煮后外壳仍未打开的介贝类水产动物。
  • 肉类和内脏的肉汁必须清澈,不应呈红色;切开经烹煮的肉类和内脏时不应见血。
  • 吃火锅时,分别使用两套筷子和用具处理生的和经烹煮的食物,以避免交叉污染。
  
  ​一般而言,啮齿动物(如老鼠)可以直接或间接传播多种疾病给人类。市民应采取以下措施:
  
  • 在居住环境中除去可供啮齿动物作为食物或巢穴的源头。妥善储存食物于有盖的容器内,并小心贮存及处理宠物的食物,避免成为啮齿动物的食物;
  • 丢弃的垃圾及厨余应放在有盖垃圾桶,并须每天清理;
  • 保持地方清洁,特别是垃圾房和楼梯清洁。避免堆积杂物;
  • 定期巡查花床及通道避免啮齿动物出没;及
  • 避免以下高危活动以减少接触啮齿动物:
​  - 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及受其排泄物污染的地方;
  - 切勿用双手直接接触啮齿动物;
  - 接触动物后,要立即用梘液和清水洗手,而受污染的地方应进行消毒;及
  - 如有任何伤口,应尽快清洁受损的皮肤,并用防水敷料妥善覆盖伤口。



2024年9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0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