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就「探讨全方位机制改革,强化盛事之都角色」动议辩论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主席:
我再次感谢霍启刚议员提出的议案,五位议员提出的修正案,以及其他35位议员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小心考虑议员的意见,我现就刚才一些议员发言所触及的范畴作回应。
主动出击吸引盛事
今年初,政府宣布一系列措施,主动出击推动并积极吸引不同盛事在香港举行。行政长官在二○二四年《施政报告》中也重申「主动出击」这个方针,而且既重「质」亦重「量」,继续推动更多内容丰富、多姿多采,以及涵盖不同范畴的盛事项目。
有议员对个别或一些项目是否应包括在盛事年表提出意见。我们认为重要盛事可包括不同类型和规模,尤其是一些通常更受业界关注的活动,对各行各业拓展市场、拼经济都有相当正面影响。我们会继续以一贯考虑盛事的三大因素,分别是否能够吸引市民和旅客参与、能否帮助香港在全球营造正面曝光,以及是否能够展示香港的策略地位,以及个别项目的内容、特点等考虑应否纳入这个盛事年表。
联动业界配合盛事发展
对于有议员建议业界和盛事联乘和合作,我们在开场发言时已表示赞同。提前公布香港盛事年表是促进不同行业和盛事之间联乘和跨界合作的重要一步,可以让他们提早部署,推出各式各样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及餐饮套票等,刺激消费,创造经济效益。我们会持续完善盛事年表的编制工作,包括未来会以滚动更新方式更频密更新年表,方便各界参阅最新的情况,更好发挥盛事年表的作用,将盛事和旅游的协同效应最大化。我们相信盛事是会带来游客的同时,商界亦可以与政府一齐把握政府搭起来的台,等大家一齐唱一出好戏,去推动我们的经济增值。
有议员建议选出重点盛事加强宣传。事实上,活动主办方和相关的政策局/部门会因应需要加强宣传的工作,而旅发局(香港旅游发展局)亦会按实际情况,包括盛事特色和规模等,协助盛事宣传推广,藉以用好盛事吸引旅客访港。
优化资助计划
我们明白资源是推动盛事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相关政策局、部门和法定机构一直透过现有资源和不同资助计划,支持各项大型国际盛事在港举行。
文体旅局亦有不同的计划资助合资格的文体旅活动,并会按相关资助计划的标准,和个别申请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情况厘订合适的资助额。我们总结了过去一年文化艺术盛事基金的经验,就基金运作和资助模式作出了检讨,建议引入配对资助,以鼓励活动主办方引入商业赞助,拉动商界机构的参与程度,促使业界循产业化方向发展。基金亦会加强关键绩效指标要求,包括加入关于文艺盛事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的指标,以更好监察活动成效;有关详情已于十一月三十日公布。另外,我们正检视「M」品牌计划的成效,并将推行下一阶段的优化措施,包括完善审批程序及加强监管机制等,以确保「M」品牌活动的品质及观赏性,增强有关活动对旅客的吸引力。以上工作可以优化资助的审批程序和准则、善用市场力量,和有助确保受资助盛事的品质和成效,与议员的建议一脉相承。我们亦会想办法完善数据方面的收集,以供我们日后策划不同盛事有更准确的参考。
有议员对个别盛事项目的效益提出意见。我们理解和尊重这些意见,亦相信随着我们前述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资助计划,将会有助确保活动成效;我们亦希望藉此机会强调,我们应该从连串盛事对社会整体的效益作出考虑。就如我们在开场发言提到,除了经济效益外,我们也注重盛事超越经济收益的无形效益,提振社会气氛,让旅客亲身体验香港,成为説好香港故事、中国故事的大使,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这些盛事对香港的好处,都是从整体考虑的。
除了文体旅盛事外,在展览活动方面,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现有的定期展览奖励计划成功让会展业在疫后全面复苏。二○二四年《施政报告》宣布政府会再拨出五亿元推出定期展览奖励计划2.0,聚焦支持新设及定期的大型国际性展览。政府相信透过计划提供合适诱因,能吸引更多新设及定期的大型国际性展览在港举行,从而加大推动盛事经济和对香港整体经济效益。
大型活动场地
香港有多个适合举办盛事的场地。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管辖的场地,例如香港体育馆(红馆)、伊利沙伯体育馆和文化中心(香港文化中心)等,已设有可以便利盛事举行的订租安排。举例而言,于两馆举办大型体育活动,以及于文化中心举办与艺术有关节目的订租申请将获得优先考虑。康文署亦已为有特别原因须预早筹划大型活动或节目,例如举办由着名海外艺人参与的演出,提供特别订租安排,让主办单位可在早于一年前向康文署提出订租申请,并会获得优先考虑。就如开场发言提到,现时康文署主要的场馆使用率已接近百分之百,就议员提到翻新红馆我们是需要详细考虑,包括翻新可能会影响现时在红馆计划准备的活动及演唱会等等。
多场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汇演和嘉年华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和亚洲国际博览馆(亚博馆)两个大型会议及展览场地举行。现时,两个场地的租用安排均按商业原则运作。长远而言,政府会继续扩建会展设施,包括扩建亚博馆和推展湾仔北重建项目,以提供更多会展场地,配合不同展览活动的需要。
至于中环海滨活动空间是发展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以短期租约租予私营机构营运的用地,藉此鼓励市场发挥创意,引入各式各样的活动和元素。为协助推动发展盛事旅游,政府亦会继续要求中环海滨活动空间及其他海滨空间的营运者带来多元、大型露天活动。
就如我们在开场发言提到,随着启德体育园的落成,我们相信启德体育园将会为香港体育和文娱盛事提供一个全新的和甚具吸引力的场地选择,有助吸引更多盛事在香港举办。启德体育园有限公司已经与超过200个与本地和海外体育及非体育活动推广机构、组织及代理人接触进行商业洽谈。我们相信启德体育园将为香港发展带来重大的协同效应,在推动本港的体育发展、支援香港体育迈向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同时,带动娱乐、演出及旅游业等有关产业的发展。
有议员建议兴建更多新的大型场地。兴建大型场地涉及众多考虑,除了场地的规模以外,还包括例如选址是否适合、场地配套及通达性、财政可持续性、市场规模和需求等考虑因素。我们会密切留意启德体育园的落成后整体场地的供求情况,并适时提出不同的兴建计划。
有议员建议翻新维多利亚公园的网球场,现时,维多利亚公园网球场包括一个设有约3 600个座位的主场,以及13个标准网球场,适合举办各项国际网球赛事,包括男子职业网球赛事(ATP)及女子职业网球赛事(WTA)。康文署一直有征询相关体育总会,并为网球场进行优化工程,以符合国际级网球赛事的要求。与翻新红馆的建议相似,在原址进行大规模的翻新工程,将无可避免会对每年恒常举办的国际赛事和其他网球爱好者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审慎考虑建议的可行性和部署。康文署会继续与相关体育总会保持紧密沟通,商讨进一步优化相关设施的可行性,以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网球赛事在香港举行。
我们听到议员就欣澳填海区兴建赛车场及多用途活动场地的意见。政府在二○二二年年底公布了交椅洲人工岛项目的初步建议,当中建议兴建铁路连接港岛西至洪水桥,并将部分拟议欣澳填海区用作承载该铁路的车厂设施。根据发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于二○二三年五月开展欣澳填海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以确立所需的填海范围及其技术可行性,现正按计划于二○二五年开展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定程序。待填海范围拟定后,政府会探讨相关的土地用途。除了铁路车厂设施外,政府会参考邻近地区的设施和市场需求,探讨在欣澳填海区提供合适的康乐和娱乐设施,包括多用途活动场地及赛车场。
北部都会区和极限运动场地
有议员提到在北部都会区提供场地。政府除了会按《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在北部都会区预留土地发展多项康体设施外,亦计划于新界北新市镇建设大型体育及康乐设施,既满足社区的需要,更可培训本地的运动员及举办不同赛事,同时可充分利用位处北部都会区策略位置,加强与大湾区的协作与交流,有助香港体育发展。至于有关在郊野公园发展极限运动场地的建议,建设郊野公园的目的是旨在保护大自然,以及向市民提供郊野康乐和户外教育设施。在郊野公园内提供极限运动场地及举办盛事活动,政府须审慎考虑相关因素,包括活动对环境及其他游人的影响、公众安全,以及位置和基础设施是否能配合等。
全国运动会
为更好准备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十五运会)及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残特奥会),文体旅局一直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及粤澳两地政府保持紧密联系,就各项筹办工作进行交流及商讨。此外,我们正联同各相关政府部门、体育总会及机构,全力推展各项筹备工作,包括陆续为十五运会香港赛区的八个竞赛项目举行测试赛,以及配合珠海市及深圳市分别筹办公路自行车及田径马拉松两项跨境项目的测试赛,以确保正式赛事可以有序进行。我们会致力做好各项办赛工作,与粤澳两地合力作为大家展现一场具大湾区特色的体育盛会;亦会透过是次办赛,为日后大湾区共同举办更多体育盛事积累经验,构建良好的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就用好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办好盛事方面,除了刚才提及的全国运动会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文体旅局亦有举办和支持不少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推动的创意产业活动。例如,文创产业发展处资助业界参与由深圳倡议的深港「共读双城」,先后在二○二三年及二○二四年的「深圳读书月」期间举行焦点展览、书展及分享会等,推广香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图书。文体旅局在二○二四年首办「香港悦读周」,亦邀请深圳市委宣传部在文创产业发展处资助的「2024香港阅读+」焦点展览中设立「共读双城:深圳专区」,向香港读者介绍深圳图书,加强营造双城阅读氛围。我们会继续与大湾区不同的兄弟城市包括澳门深化各方面的合作。
总结
主席,议员的意见与政府进一步推动并吸引盛事在香港举行的努力和方向一致。事实上,相关工作的成效逐渐显现。我们向本地和海内外的盛事主办单位展现香港举行大型活动的优势,同时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旅客关注在香港举行的盛事,营造了全城投入的氛围。不论是政府各政策局、部门,或是公营和私人机构,我们鼓励亦欢迎大家继续推动支持和便利盛事在香港成功举办的文化,积极推广多元经济,在世界舞台上展现香港作爲国际都会的魅力。
主席,我谨此陈辞。
完
2024年12月4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40分
香港时间18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