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康文署公布更新「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及「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今日(十二月六日)公布,将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包括点灯、大埔端午游夜龙、盂兰胜会、广彩制作技艺,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代表作名录」),令名录上的项目总数增至24项。另外,「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非遗清单」)将增补34个项目,与现时首份「非遗清单」内的相关主项目及次项目整合后,「非遗清单」上的项目由480个增至507个。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十二条列出「为了使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确认以便加以保护,各缔约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拟订一份或数份关于这类遗产的清单,并应定期加以更新。」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区)政府于今年八月至九月期间就两份名单的建议增补项目收集公众意见,非遗谘询委员会参考了公众意见后,再进行审议及整合。名单最后获特区政府确认,并予以公布。
 
  「非遗清单」的增补项目,包括围头歌、西贡蚝涌车公诞、天地父母诞/天公诞/天公玉皇大帝诞/玉皇宝诞、八乡莲花地村点灯、沙田石古垄村点灯、马湾陈氏宗族秋祭、长洲中元法会、深井潮侨街坊盂兰胜会、屏山横洲六村太平清醮、衙前围七约太平清醮、上水乡太平清醮、八乡莲花地村太平清醮、石澳村、大浪湾村、鹤咀村太平清醮、高流湾村安龙清醮、大埔林村太平清醮、传统执骨(起金/起骨/迁骨)习俗、马湾乡事委员会拜义冢、香港潮州商会清明义山春祭、长洲潮州会馆冬祭、观音开库、珠算技术、坐月姜醋、甘和茶/盒仔茶、豆品制作技艺、传统虾子面制作技艺、花带编织技艺(日常用品)、浸笼捕鱼法、炒米饼制作技艺、炒米通制作技艺、潮州工夫茶艺、毛笔制作技艺、霓虹光管制作及造型技艺、传统碑石雕刻技艺及潮州食品制作技艺。
 
  「非遗代表作名录」为政府提供参考依据,就保护非遗,特别是具有高文化价值和急需保存的项目,在分配资源和采取保护措施时订立缓急先后次序。增补的四个「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均已被列入「非遗清单」之中。其中三项为「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类别。点灯是宗族的重要传统,在农历正月期间进行,以告知祖先、神只及族中成员有男丁出生,也代表男丁在宗族中新成员的身分被正式确认,体现香港宗族群体和乡村的传统文化。大埔端午游夜龙有维系社区的功能。端午节期间,香港许多地区会举办龙舟竞渡。传统捕鱼区如大澳、大埔及长洲,都有龙舟水上巡游活动;大埔元洲仔石氏宗亲及钟氏颖川堂成员于每年端午节期间(农历五月初四日晚上及初五日凌晨),分别安排龙舟在大埔三门仔对开海面举办游夜龙活动,以祈求神恩庇佑和水陆平安。
 
  盂兰胜会是香港多区及族群的重要节庆活动,由宗教团体、社区组织主办的法会聘请佛、道仪式专家进行科仪,以祭祀祖先、向无祀孤魂分衣施食、酬谢神明庇佑。全港多区不同族群都有举办盂兰胜会的习俗,主要分为「潮州传统」、「海陆丰/鹤佬传统」、「水上人传统」和「本地传统」。除了以宗教仪式祈福、洁净社区,同时亦发挥着联系社群的社会功能。
 
  广彩制作技艺属于「传统手工艺」类别。「广彩」是「广州彩绘瓷器」的简称,属釉上彩,即是在已上釉的素白瓷胎加上彩绘,再进行低温烧制。技艺可追溯至清初,至一九二○年代自广州传至香港。除保留了传统的手绘技术和吉祥图案风格外,亦采用了印花和贴花技术,加入不少本地彩绘技法和特色图案,创造出中西合璧的风格,令香港制造的广彩亦有「港彩」之称。
 
  两份名单的增补项目详情,请参阅附件一及二。
       
  市民可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网页查阅已更新的「非遗清单」及「非遗代表作名录」。
 
2024年12月6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3时47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