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财政司司长出席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七十五周年校庆晚宴致辞(只有中文)(附图)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十二月十五日)出席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七十五周年校庆晚宴致辞:
 
梁英伟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董会主席)、陈新安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查逸超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主席)、卢煜明候任校长(香港中文大学候任校长)、各位嘉宾、各位校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日的晚宴。作为旧生、「新亚人」,能够与各位良师益友、师兄弟姊妹聚首一堂,共贺书院成立七十五周年,我深感荣幸。
        
  借这个身分和特殊的感情,请容许我在这里分享我对新亚人和母校成长的三点观察与体会。
        
  一是新亚人关心社会、心系家国,具有服务和贡献香港和国家的特质。
        
  一九七三年我考进新亚书院,当时正值「火红年代」,「关社认祖」。校内师兄姊之前有争取中文成为法定语文、保卫钓鱼台等行动。中文终于在一九七四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语文,与英语并列。
        
  当前的地缘政局下,国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外围环境,发展会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我们这份特质就更重要,虽然具体体现的方式有所不同。
        
  香港是细小的地方,但在「一国两制」下,却更可以、亦更应该扮演独特的角色、发挥独特的功能。作为连接国家和世界的桥梁,香港自由开放、多元包容,这不单体现在资本市场间的互联互通、更体现在环球技术和人才的汇聚、内地和国际标准的对接、东西文化的交流和民心的相通。这两年多,我出访不同的欧美国家和全球南方新兴市场,就深刻体会到「香港」这品牌在外边的价值,这不单是香港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是我们在「一国两制」下的责任所在。各位作为中大人、新亚人,我相信大家都乐于投身于香港和国家的发展,为民族复兴的进程作出贡献。
        
  二是新亚对学问与做人的重视。新亚书院重视全人发展,第一条学规便开宗名义的告诉我们:「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多年来,书院一直致力于传道授业、培育人才,在各个学术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社会的认同。但与此同时,新亚没有忘记一众创校先贤的教诲。就如新亚校歌的歌词所言:「手空空,无一物」、「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结队向前行」,这些就是我们相信、实践和引以为傲的新亚精神,一直薪火相传,深深植于一代又一代的新亚人心中。
        
  书院是紧密的小群体,但也是大家庭,师生间建立起亲切深厚的情谊,师生、师兄弟姊妹很多都成为一生的挚友,在事业发展以至人生道路上相互鼓励和支持。书院也提供了众多通识教育以至非课堂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人际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责任感。书院制是中大的宝贵传统,需要继续承传和发展。
        
  三是科技创新和精神文明的相互激荡和促进。科技变革正急速改变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正深度影响各行各业。科技创新的确会贡献人类的幸福生活,带来很多的便捷,我们必须拥抱,但它同时带来挑战。怎样使用科技,也终将决定人类的福祉和命运,需要人类的良知作指引。而这也与新亚「诚明」的理念相契合, 即着重对知识的追求,也重视德性的提升,着重知行合一。
        
  各位新亚人、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新亚书院始于寒微,由当年来港的钱穆先生,连同唐君毅先生和张丕介先生等创办,初办阶段困难重重,但各创办人不辞劳苦,甚至免费收生。钱穆先生说过:「只要有学生,有一间房,有一张桌子,就能办学。」
        
  这一段校史,相信在座各位无人不知,但每次回顾,它都让我感受至深。从创校先贤两手空空创办新亚书院,经过一代代「新亚人」的努力,我们有今天的成绩,确实得来不易,所以更应珍而重之。我深信未来书院会继续秉承新亚精神,努力不懈、贯彻始终,积极布局未来,追求更卓越的发展,一直向前行,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人才,为香港和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祝愿母校桃李满门,更上层楼!亦在此祝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校友情谊永固,身心康泰!多谢大家。
 
2024年12月15日(星期日)
香港时间21时15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十二月十五日)出席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七十五周年校庆晚宴。图示陈茂波在晚宴致辞。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十二月十五日)出席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七十五周年校庆晚宴。图示陈茂波(中)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新亚书院校董会主席梁英伟(右五)、中大新亚书院院长陈新安教授(左六)、中大校董会主席查逸超教授(右六)、中大候任校长卢煜明教授(左四)等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