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一题:社区健康中心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凯欣议员的提问和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政府于二○一○年起在多区规划兴建社区健康中心,而第一个及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当中亦有涵盖兴建新的社区健康中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现时社区健康中心的定位为何;各社区健康中心一般提供甚么服务,以及当中哪些属常设服务;
(二)是否知悉,现时各所社区健康中心的人手编制分别为何(按专业列出);
(三)是否知悉,过去五年,每年在各所社区健康中心接受普通科门诊服务的人次(按偶发性疾病患者及长期病患者列出)和接受健康风险评估的人次分别为何;
(四)当局正计划在哪些地区增设社区健康中心(按区议会分区列出),以及有关项目的详情(包括落成时间)为何;
(五)鉴于有意见指出,社区健康中心与地区康健中心同样被视为社区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设施,两者在提供服务方面的协调和分工为何;及
(六)鉴于行政长官在《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会整合同属基层医疗服务的妇女健康中心和长者健康中心的服务,政府有否考虑同时检视社区健康中心的角色定位及社区需要,以就各区增设社区健康中心提出更完整的规划方案?
答覆:
主席:
就陈凯欣议员提问的各部分,医务卫生局经谘询基层医疗署和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基层医疗是个人及家庭在疾病预防及治疗的第一个接触点,为市民在居住及工作的社区提供便捷、全面、连贯、协调及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香港的基层医疗服务以公营和私营界别双轨并行的模式运作。为扭转现时「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制和观念,政府正致力按照《基层医疗健康蓝图》(《蓝图》)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加强以预防为重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
现时公营基层医疗服务由医管局透过普通科门诊诊所提供。普通科门诊定位于优先照顾低收入人士和弱势社群,并供病情稳定的长期病患者,以及症状相对较轻的偶发性疾病患者使用。普通科门诊提供的服务包括医生诊症、一般护理(例如药物注射及伤口护理服务),以及病人教育和支援服务。
为支援普通科门诊的医生诊症,政府近年积极发展社区健康中心,分别于天水围、北大屿山、观塘和北区提供服务。社区健康中心配合加强基层医疗发展策略和服务模式而设计,旨在提供综合式跨专业医疗服务,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基层医疗服务,加强对病人的社区支援,特别是病况稳定而需要较多支援的长期病患者(如患多种慢性疾病而病情稳定的病人),帮助他们健康地留在社区,减少病人住院的需要。社区健康中心设有增强病人自理的服务及设施,鼓励病人善用社区资源,协助病人提升疾病管理的能力,亦会提供全面及多元化的护理及专职医疗服务,例如一系列加强慢性疾病治理的基层医疗服务,包括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疾病的长期病患者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及针对性护理。
此外,为进一步支援普通科门诊及加强基层医疗在公营第二层医疗体系中发挥把关者的角色,医管局亦透过医院和诊所服务点提供家庭医学专科诊症服务。此服务由家庭医学专科医生主诊,透过以实证为本、以协定护理流程为主导的基层及第二层医疗转介机制,处理一些病情相对复杂而适合在基层医疗层面接受治疗的病人(如病情较稳定但仍需专科支援的病人),为他们提供综合的疾病管理及支援。
医管局普通科门诊每年提供超过五百万人次的门诊服务。至于三间支援普通科门诊的社区健康中心(不包括刚于二○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投入服务的北区社区健康中心)在过去五年的服务人次,以及当中的健康风险评估服务人次见附表。就人手安排而言,由于社区健康中心的基层医疗服务以跨专业方式提供,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配药员、视光师、足病诊疗师、物理治疗师、药剂师、社工、临床心理学家、职业治疗师和支援人员等,医管局在同一地区内的普通科门诊诊所和支援其服务的社区健康中心医疗团队会在服务上互相支援,跨越不同服务计划和服务地点,诊所亦会按服务量调整人手编配,并无固定编制数目。
政府在规划和发展公营基层医疗服务时会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基层医疗服务提供模式、区内人口结构变化及服务对象分布、区内基层医疗服务的供应,以及对公营基层医疗服务的需要等。为加强对患有长期病患的弱势社群的跨专业支援,政府将在屯门第29区西、启德发展区的新急症医院以及圣母医院内设立社区健康中心,有关工程正在进行中,预计于二○二五至二七年度起陆续竣工;政府亦计划进一步发展社区健康中心,当中包括石硖尾、秀茂坪、长沙湾、锦田、大埔,政府会适时谘询立法会的意见。
就私营基层医疗服务而言,政府正致力落实《蓝图》措施,重点强化「一人一家庭医生」概念,特别是在慢性疾病管理方面,一方面建立病人与其家庭医生之间的长远医护关系,另一方面减少公私营服务重叠,透过政府资助与「共同承担」原则收窄公私营服务收费差距,以善用私营医疗资源。家庭医生除了就市民的健康状况提供治疗外,亦可在其人生不同阶段持续提供支援,例如疫苗接种、癌症筛查、慢性疾病筛查和管理、健康生活教育和自我疾病管理。
为加强支援家庭医生,基层医疗署已在全港18区设立地区康健中心和地区康健站(统称为康健中心),加强以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以作为地区医疗健康资源枢纽,连系社区上不同界别的公私营跨专业医疗人员。现时康健中心透过策略采购、医社合作和服务整合,为市民提供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包括推广健康人生计划、健康风险评估、疾病筛查、慢性疾病管理和社区复康等。同时,政府于二○二三年十一月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慢病共治计划」),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以康健中心作为枢纽,扩阔社区医疗网络。
政府会继续全方位推进公私营基层医疗发展。如二○二四年《施政报告》所述,政府会优化医管局普通科门诊作为弱势社群的基层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加入慢性疾病筛查服务及加强护士诊所服务。同时,政府亦会扩大「慢病共治计划」的服务范围至血脂检查、研究整合医管局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至「慢病共治计划」,并加快发展康健中心,加强支援家庭医生,实践「一人一家庭医生」的理念。
完
2024年12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