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环保署公布二○二三年废物统计数字
****************
  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今日(十二月十九日)公布「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2023年的统计数字」。报告胪列二○二三年香港的固体废物,包括都市固体废物(涵盖家居废物和工商业废物)、整体建筑废物及特殊废物在弃置和回收或循环再造方面的统计数字。
  
  香港都市固体废物弃置量连续两年下跌,二○二三年为397万公吨,平均每日10 884公吨,较二○二二年的每日11 128公吨减少2.2%。当中废塑胶减少了10.5%;整体厨余减少了3.4%,其中家居厨余更减少了12.6%;废纸和金属则分别下跌了3.2%和9.5%。而都市固体废物人均弃置量为每日1.44公斤,比二○二二年的每日1.51公斤按年下跌4.7%。在二○二三年弃置的都市固体废物三大类别中,厨余占29%,其次是废纸及废塑胶,分别占20%及19%,均低于它们占二○二二年都市固体废物的相关比重。
  
  另外,随着政府二○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优化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二○二三年塑胶购物袋弃置量约为37.2亿个,较二○二二年约54.3亿个大幅减少约31.5%,而当中单计平口袋的弃置量更按年下跌超过60%。
  
  都市固体废物回收率连续三年上升,最新由二○二二年的32%升至二○二三年的33%,总回收量增加超过5.5万公吨。当中回收作本地循环再造的都市固体废物量于二○二三年为约45万公吨,较二○二二年的约42万公吨增加8%,增长主要由塑胶物料(约7千公吨)、厨余(约7千公吨)及含铁金属(约1.6万公吨)的本地循环再造所带动。
  
  环保署发言人指,为达致二○三五年「全民减废‧资源循环‧零废堆填」的愿景,今届政府着力推动绿色减废回收文化,透过「绿在区区」社区回收网络及厨余收集网络,推动市民积极参与减废回收。最新统计数字显示香港的都市固体废物弃置量出现明显下降,而回收率则持续上升,反映政府多年推动减废回收的努力开始收到效果。
  
  至于建筑废物方面,政府透过建筑废物处置收费计划,落实 「污者自付」原则以及提供经济诱因,鼓励建筑业界从源头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量,以及尽量将已产生的建筑废物,分别透过配对在工程直接重用,或运往公众填料接收设施暂存以备将来重用。至于部份受工地条件限制的小型工程,例如家居装修及店铺拆卸,较难在原地为建筑废物进行筛选重用。为此,政府在过去数年透过宣传教育、强化执法行动以及协助小型工程收集建筑废物的先导计划,鼓励有关小型工程将建筑废物作合规及付费的妥善弃置。
  
  近年建筑废物的统计数字显示相关策略的成效。二○二三年建筑废物整体产生量较二○二二年每日减少约 4 300公吨(9%)至平均每日45 560公吨,并重用了当中超过90%(每日41 132公吨)。至于送往堆填区的建筑废物由二○二二年增加300吨(7%),至二○二三年约每日4 428公吨。相信是由于在二○二三年本地公司终止业务以及开展新业务的数目均比二○二二年增加,因而产生更多装修或拆卸小型工程有关的建筑废物。
  
  环保署亦鼓励私人企业将建筑废物升级再造,制成如环保砖、陶瓷制品及户外铺地等材料。土地方面,现时环保园已有企业营运建筑废物循环再造设施,环保署亦有为回收再用建筑废物提供短期租约用地。此外,回收基金亦有资助不同企业的建筑废物升级再造项目。
  
  展望未来,政府会抓住愈来愈多市民参与减废回收的契机,进一步推动社会建立绿色减废回收文化。除分阶段管制即弃胶餐具和其他塑胶产品外,政府亦会推行各项减废回收措施,包括:(一)继续鼓励私人住宅处所参与《减废回收约章》,并通过优化「绿在区区」回收设施服务时间、在全港倍增住宅厨余收集设施,以及加强公众和校园减废回收宣传教育等措施,提升市民的回收意识及习惯;(二)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为生产者责任计划订立一个适用于不同产品的共同法律框架,方便日后逐步引入包括塑胶饮料容器和纸包饮品盒等产品;以及(三)通过拆墙松绑措施,将现时用作回收用途的短期租约用地加大可用面积和延长租约年期,让回收业界有更多空间发展升级改造。
  
  同时,政府正全力发展先进高效的现代化转废为能设施网络,包括在石鼓洲旁兴建中的首座处理都市固体废物的转废为能设施I·PARK1;以及在今年底为第二座转废为能设施I·PARK2进行公开招标,配合特区政府及市民的努力,向「零废堆填」目标进发。
  
  报告及「香港都市固体废物-2023年概要」的电子版本可于环保署网页下载:www.wastereduction.gov.hk/chi/assistancewizard/waste_red_sat.htm
 
2024年12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2时46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