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暴雨警告(第一部分): 缘起
2018年4月3日
暴雨警告的缘起1992年5月8日早上,天文台一小时录得接近110毫米雨量,创下当时最高每小时雨量纪录[注1],当日全港多处出现严重水浸、山泥倾泻及部分地区交通瘫痪,有市民更不幸丧命。这一场暴雨促成了「暴雨警告信号」的设立,这信号系统旨在客观反映暴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亦提醒市民暴雨可能造成严重混乱,好让市民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性命及财物的损失。
不经不觉,暴雨警告系统已经实行了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从2013至2017年,天文台连续五年均有发出黑色暴雨警告。全球暖化将令极端天气越趋频繁,故此更深入了解暴雨警告系统的由来和意义,有助在恶劣天气出现时及早应变。
暴雨警告的考虑因素
香港面积不大,但地形复杂,不同地区受大雨、水浸或山泥倾泻的影响也有分别,暴雨警告运作必须有全盘应急考量,不能单单考虑大雨复盖范围,同时也须顾及大雨所带来的风险,包括水浸和山泥倾泻、受影响人口等因素。现时天文台是参考全港超过100个雨量站的数据,作为是否发出、以及发出甚么级别暴雨警告信号的参考基础。雨量站的分布密度因地区而异,布局考虑了不同因素,在水浸风险、山泥倾泻风险、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雨量站会较密(图一)。若果大雨在雨量站较密的地方出现,录得高雨量的站数自然较多,发出暴雨警告的机会亦会增加。倘若降雨量已令香港的山泥倾泻危险处于高水平,可能引发多宗山泥倾泻,天文台更会发出山泥倾泻警告[注2]。
图一
(a)2007至2016年严重水浸个案的分布(根据渠务署提供数据绘制),「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的适用范围以蓝线表示;
(b)2007至2016年山泥倾泻地点的分布,颜色越红代表该区的山泥倾泻数目越多,红色表示大约每平方公里超过10宗山泥倾泻(根据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供数据绘制);
(c)按区议会分区划分的2016年人口密度(根据政府统计处提供数据绘制);
(d)「参考雨量站」的密度分布。较深色部分表示雨量站密度较高,浅色区域则密度较低,深绿色表示大约每10平方公里有超过3个雨量站。
以2014年6月8日晚上的暴雨个案为例(图二),当晚天文台先后发出黄色及红色暴雨警告信号,港岛、九龙及将军澳的雨势较大,相反新界其他地方的雨势普遍较弱,有些地方甚至无雨。这场雨刚好落在天气带来影响的风险较高而人口密度亦较高的地区,天文台最终发出红色暴雨警告,而当晚港岛及九龙多段道路均出现严重水浸。
图二 2014年6月8日晚上10时15分的雨量分布图
至于2015年7月24日早上主要影响新界北部的一场雨(图三),虽然天文台未有发出暴雨警告,但发出了特别为新界北区而设的「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雨量分布图显示除新界北部外,香港大部分地区的一小时雨量未达30毫米,因此暴雨警告未有生效,综合而言,这次暴雨对本港整体影响相对较低。
图三 2015年7月24日上午8时45分的雨量分布图
局部地区大雨
有鉴于暴雨警告属于全港性的警报系统,直接影响全港市民上班和上学,而非针对局部地区情况,天文台于2016年夏季推出「局部地区大雨报告」,当个别地区雨势特别大,但又未达到要发出红色或黑色暴雨警告的指标时,便会以「局部地区大雨报告」列出受影响地区和录得的雨量,提醒市民提防因局部地区大雨而导致的水浸风险。由于水浸有机会「滞后」于降雨,所以即使雨势减弱,风险往往仍未解除。
「黄雨系可以水浸」
顺带一提,当「黄雨」生效时,一些低洼或排水情况不理想的地区有机会出现水浸,河流亦有机会泛滥,因此绝不要轻视黄雨带来的影响。当然,红色和黑色暴雨警告表示情况更甚,尤其是「黑雨」表示情况很恶劣,出现严重水浸、河道泛滥、山泥倾泻和交通瘫痪的机会更高,市民应留在安全地方,免生危险。
警告的「门槛」
暴雨警告和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一样,属于全港性的警报系统,但暴雨的不确定性比热带气旋大得多。暴雨可在短时间发展,雨势强弱及雨带走向均有随机性,以目前科技水平仍难以百分之百准确预测。
那么,如果将发出暴雨警告的门槛降低又可行吗?譬如只在个别地区有大雨便发出警报(即使其他区域雨势不大),或将各级暴雨警告的「达标」雨量下调(例如将「黄雨」门槛由每小时30毫米雨量降至20毫米或甚至更低)。倘若如此,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暴雨警告发出的次数会大幅增加,但降雨对香港的整体影响未必每次都严重,久而久之,公众可能感到习以为常,甚至觉得受到滋扰,降低对暴雨警告的警觉性及掉以轻心,当具破坏性的暴雨来临时,或会措手不及,招致财物甚至人命损失。
以科学保障公众安全
天文台一直以科学服务市民,以保障公众安全为首要原则,并在能力范围内透过不同天气警告与资讯,提醒公众可能面对的风险,亦会不时检讨与改进,例如检视暴雨警告系统的参考雨量站分布、及透过手机应用程式「我的天文台」提供更多用家身处位置的天气情况。我们建议市民除了留意天文台信息,亦应根据自身经验和当前情况,评估面对的风险,有需要时要远离危险地方,并立刻向紧急部门求助。
下一次我们会谈谈一些大家对暴雨警告信号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实施分区暴雨警告的可行性,以及能否像热带气旋警告一样,在暴雨来临前一两个小时发出预警。
李立信 周万聪
注1:随后在2006和2008年先后出现新纪录。
注2:暴雨警告的作用是提醒市民注意暴雨带来的风险;而山泥倾泻警告旨在提醒市民注意潜在的山泥倾泻危险,并由天文台咨询土力工程处后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