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二热带气旋 > 二零二二年的热带气旋回顾
2.1 二零二二年的热带气旋回顾
2.1.1 北太平洋西部(包括南海区域)的热带气旋
二零二二年有27个热带气旋影响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即由赤道至北纬45度、东经100至180度所包括的范围),少于1961-2020年约30个的长期年平均数目。全年有11个热带气旋达到台风或以上强度,少于1961-2020年约15个的长期年平均数目,其中有四个热带气旋更达到超强台风程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185公里或以上)。
图 2.1 是二零二二年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热带气旋数目之逐月分布。
二零二二年内有六个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其中两个在香港300公里内的华南沿岸登陆。三个横过菲律宾及三个登陆越南。八月至九月的超强台风轩岚诺(2211)(图2.3)是二零二二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最强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30公里,而最低海平面气压为910百帕斯卡 (表 4.1)。
2.1.2 香港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
在二零二二年的27个热带气旋中,有13个出现在香港责任范围(即北纬10至30度、东经105至125度),少于 1961-2020年约16个的长期年平均数目(表2.1),当中有五个在香港责任范围内形成。年内,香港天文台总共发出318个供船舶使用的热带气旋警告 (表4.2)。
2.1.3 南海区域内的热带气旋
二零二二年共有9个热带气旋影响南海区域(即北纬10至25度、东经105至120度),少于1961-2020年约12个的长期年平均数目,当中有四个在南海上形成。
2.1.4 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
二零二二年香港的台风季节始于六月二十九日,当天随着热带低气压暹芭(2203)在南海中部上形成,天文台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十一月三日热带低气压尼格(2222) 在珠海登陆后减弱并移入内陆,二零二二年台风季节随着天文台当天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而结束。
年内共有六个热带气旋影响香港(图2.2),与1961-2020年约六个的长期年平均数目相若 (表2.2)。这六个热带气旋分别为六月至七月的台风暹芭(2203)、八月的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木兰(2207)及台风马鞍 (2209)、十月的台风纳沙 (2220)、十月至十一月的强烈热带风暴尼格 (2222)。天文台在暹芭、马鞍及尼格影响香港期间,分别在七月一日、八月二十四日及十一月二日发出八号烈风或风暴信号,是年内发出的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天文台在暹芭吹袭香港期间发出的八号烈风或风暴信号,是有记录以来首个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发出的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尼格则是自一九四六年以来第三个需要在十一月发出八号警告信号的热带气旋。木兰及纳沙吹袭本港期间天文台曾发出三号强风信号。而热带低气压引致天文台发出一号戒备信号。
2.1.5 热带气旋的雨量
二零二二年热带气旋为香港带来的雨量(即由热带气旋出现于香港600公里范围内至其消散或离开香港600公里范围之后72小时期间天文台总部录得的雨量)共为697.4毫米(表4.8.1),约占年内总雨量2205.4毫米的百分之31.6,略低于1961-2020年长期年平均值的704.2毫米。
根据上述的定义,热带风暴木兰(2207)为香港带来的雨量为206.5毫米 (表4.8.1) ,是年内雨量最多的热带气旋。
2.2 每月概述
这一节逐月介绍二零二二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的热带气旋概况。影响香港的各热带气旋及伤亡报告则详述于 第三节。
一月至三月
二零二二年一月至三月并无热带气旋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上形成。
四月
热带低气压马勒卡(2201)于四月七日早上在雅蒲岛之东南偏东约1 32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马勒卡于四月十二日早上发展为台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向硫黄岛一带。四月十四日凌晨马勒卡进一步增强为超强台风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85公里。随后马勒卡开始减弱,最后在四月十五日于日本以南海域演变为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鮎鱼(2202)于四月九日早上在马尼拉之东南偏东约7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偏西方向缓慢移向菲律宾并逐渐增强。翌日早上鮎鱼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65公里。其后鮎鱼在菲律宾东部徘徊并逐渐减弱,最后于四月十二日在菲律宾东部消散。
根据报章报导,鮎鱼为菲律宾带来暴雨,多处出现水浸及山泥倾泻,造成至少214人死亡及132人失踪,超过200万人受灾。
五月
二零二二年五月并无热带气旋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区域上形成。
六月至十一月
暹芭(2203) 于六月二十九日早上在西沙之东南偏东约460公里的南海中部上发展为热带低气压,当日向西北偏西方向缓慢移动,并逐渐增强。翌日暹芭发展为热带风暴并大致采取西北偏北路径移向广东西部沿岸。暹芭于七月二日上午进一步增强为台风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20公里。当日下午稍后暹芭在茂名市附近登陆,随后移入内陆并减弱,最后于七月三日晚上在广西内陆减弱为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暹芭为广东带来狂风暴雨,多处出现水浸。茂名市有逾23万户停电。暹芭也在广东引发多个龙卷风,大量建筑物受损。在恶劣天气下,一艘工程船在香港西南约160海里沉没,造成12名船员死亡、14人失踪。
热带低气压艾利(2204) 于六月三十日晚上在冲绳岛之东南偏南约89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北移向琉球群岛一带并逐渐增强。翌日早上艾利增强为热带风暴并于下午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75公里。艾利于七月二日转向西北方向移动,掠过琉球群岛一带并逐渐减弱,最后于七月五日在日本九州减弱为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桑达(2205)于七月二十七日下午在硫黄岛以南约83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桑达于七月二十八日晚上发展为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65公里。随后两天桑达迅速向西北偏西移动并减弱,最后于七月三十一日晚上在黄海减弱为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翠丝(2206)于七月三十日下午在冲绳岛以南约51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北移向琉球群岛一带并逐渐增强。七月三十一日早上翠丝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65公里。翠丝随后横过东海并逐渐减弱,最后于八月一日在朝鲜半岛减弱为低压区。
一个热带低气压于八月三日晚上在香港之东南偏东约31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上形成,采取西北偏西路径移向珠江口以东一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45公里。该热带低气压于八月四日早上在惠东沿岸登陆,中午后在广东内陆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木兰(2207)于八月九日凌晨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约700公里的南海中部上形成,初时向北至东北偏北方向移动。当日下午木兰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65公里。木兰在八月九日晚上转向西北移动,八月十日掠过海南岛东北部及雷州半岛南部,晚上横过北部湾。八月十一日木兰在越南北部登陆及在内陆减弱为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米雷(2208)于八月十日早上在硫黄岛之西北约19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八月十一日晚上米雷增强为热带风暴并采取偏北路径移向日本本州。八月十二日晚上米雷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75公里。米雷翌日转向东北掠过日本本州南岸,最后于八月十四日在日本以东海域演变为温带气旋。
根据报章报导,米雷掠过日本期间带来狂风暴雨,造成约10 000户停电。
热带低气压马鞍(2209)于八月二十一日下午在马尼拉之东北偏东约73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南偏西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八月二十二日马鞍转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八月二十三日凌晨发展为强烈热带风暴。马鞍于当日横过吕宋北部并在晚上进入南海北部。翌日马鞍采取西北偏西路径迅速横过南海北部,移向广东西部沿岸。当晚马鞍进一步发展为台风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20公里。受南海北部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影响,其后马鞍逐渐减弱。八月二十五日中午前马鞍于茂名电白附近登陆,最后于八月二十六日在越南北部减弱为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受马鞍相关的狂风暴雨影响,珠海铁路及船运服务暂停。
热带低气压蝎虎(2210)于八月二十二日凌晨在硫黄岛以东约1 05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采取偏北路径移动并逐渐增强。八月二十三日晚上蝎虎增强为台风,并于八月二十四日凌晨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45公里。蝎虎随后逐渐减弱,最后于八月二十五日在日本以东的北太平洋西部演变为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轩岚诺(2211)于八月二十八日凌晨在硫黄岛以东约9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八月二十九日轩岚诺采取偏西路径移向琉球群岛一带并迅速增强。八月三十日早上轩岚诺发展为超强台风,当晚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30公里。随后三日轩岚诺逐渐减弱为强台风并转向偏南方向缓慢移动,在台湾以东海域徘徊。九月三日轩岚诺转向北移动,横过琉球群岛一带。九月四日下午轩岚诺再次发展为超强台风,翌日转向东北偏北移动并逐渐减弱。最后轩岚诺于九月六日在日本本州以北海域演变为温带气旋。
根据报章报导,轩岚诺掠过石垣岛和宫古岛期间,造成2人受伤,约3 000户停电,而在日本九州造成超过35 000户停电。此外,轩岚诺亦在韩国造成至少11人死亡,1 人失踪。
热带低气压梅花(2212)于九月六日下午在雅蒲岛以北约1 3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南偏南方向移动。随后四日梅花逐渐转向西北偏北,移向琉球群岛一带,并逐渐增强。九月十一日凌晨梅花增强为强台风,并于下午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75公里。随后梅花逐渐减弱,横过琉球群岛一带并移向江苏及浙江沿岸。九月十四日及十五日梅花横过华东沿岸地区,最后于九月十六日在山东附近减弱为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梅花吹袭石垣岛期间,造成至少2人受伤。此外,受梅花影响,浙江省铁路及航空服务暂停。
热带低气压苗柏(2213)于九月十一日下午在威克岛之西北偏西约7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时向东或东北偏东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九月十三日凌晨苗柏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并采取大致偏北路径移动。翌日早上苗柏进一步增强为台风,并于下午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30公里。随后苗柏逐渐减弱,最后于九月十五日在北太平洋西部上演变为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南玛都(2214)于九月十三日早上在硫黄岛之西南约4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时移动缓慢并逐渐增强。翌日南玛都增强为热带风暴并采取偏西路径移向琉球群岛一带。九月十六日下午南玛都进一步增强为超强台风并大致转向西北方向移动。九月十七日凌晨南玛都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20公里。随后南玛都转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减弱。九月十八日南玛都横过日本九州,翌日在日本本州演变为温带气旋。
根据报章报导,南玛都吹袭九州期间,造成5人死亡,153人受伤,约43万户停电,约800班航班取消及铁路服务暂停。
热带低气压塔拉斯(2215)于九月二十一日下午在硫黄岛之西南偏南约1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九月二十二日早上塔拉斯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65公里。随后塔拉斯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减弱,最后于九月二十四日在日本本州沿岸演变为温带气旋。
根据报章报导,塔拉斯影响日本期间,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
热带低气压奥鹿(2216)于九月二十二日早上在马尼拉之东北偏东约1 5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南偏西移向吕宋,并逐渐增强。九月二十四早上奥鹿开始迅速增强,翌日发展为超强台风并采取偏西路径移动。当日早上奥鹿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220公里。随后奥鹿横过吕宋,在九月二十六日减弱为台风。奥鹿进入南海中部后重新组织,九月二十七日再次发展为超强台风。奥鹿于九月二十八日在岘港附近登陆并减弱,最后于九月二十九日在中南半岛消散。
根据报章报导,奥鹿掠过菲律宾期间最少造成12人死亡,5人失踪。奥鹿吹袭期间,于越南造成7人死亡,以及在泰国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奥鹿亦为柬埔寨带来狂风暴雨,造成16人死亡。
热带低气压玫瑰(2217)于九月二十五日下午在硫黄岛之东南约6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翌日下午玫瑰在硫黄岛一带增强为热带风暴,随后逐渐转向东北移动并持续增强。九月二十七日早上玫瑰进一步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并于翌日下午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10公里。最后玫瑰于九月二十九日在日本以东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演变为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洛克(2218)于九月二十八日凌晨在冲绳岛之东南约86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时向西北方向移动,随后于当日下午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并迅速增强。九月二十九日下午洛克增强为台风并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当晚洛克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40公里。随后洛克逐渐减弱,最后于十月一日在日本以东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演变为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桑卡(2219)于十月十三日早上在岘港之东南偏东约820公里的南海南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向越南中部,并逐渐增强。翌日下午桑卡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65公里。随后桑卡逐渐减弱,最后于十月十五日登陆越南中部后在内陆消散。
根据报章报导,桑卡为越南带来狂风暴雨,造成9人死亡,经济损失约8 200万美元。
热带低气压海棠(2221)于十月十三日下午在关岛之东北偏东约85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时向东北方向移动,翌日逐渐采取偏北方向移动。海棠于十月十五日凌晨减弱为低压区,其残余随后两日继续向北移动。与其相关的残余低压区于十月十七日下午再度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大致向东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十月十八日凌晨海棠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65公里。翌日海棠在北太平洋西部演变为温带气旋。
热带低气压纳沙(2220)于十月十五日凌晨在马尼拉之东北约8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移向吕宋海峡,并逐渐增强。翌日下午纳沙进入南海北部并增强为台风。十月十七日纳沙转向西南偏西方向移向西沙一带,当晚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45公里。受东北季候风影响,纳沙随后三日逐渐减弱,最后于十月二十日在海南岛之西南的南海中部上减弱为低压区。
一个热带低气压于十月二十日上午在马尼拉之东北约1 13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偏西方向移动。十月二十一日下午该热带低气压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55公里。翌日该热带低气压横过吕宋海峡并进入南海北部,最后于十月二十三日在东沙以南的南海北部减弱为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尼格(2222)于十月二十六日早上在马尼拉以东约1 39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向菲律宾并逐渐增强。十月二十九日凌晨尼格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并横过菲律宾。翌日尼格减弱为热带风暴并进入南海中部。当晚尼格转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并再度逐渐增强。十月三十一日下午尼格再次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110公里。十一月二日尼格持续靠近广东沿岸,但因受东北季候风影响,下午尼格减弱为热带风暴。当晚尼格在香港以南水域掠过,翌日早上在珠海登陆,随后在广东西部减弱为低压区。
根据报章报导,尼格吹袭菲律宾期间,造成155人死亡,129人受伤,34人失踪,超过2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超过1亿2千万美元。
热带低气压榕树(2223)于十月三十日下午在雅蒲岛之西南偏西约1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南偏西方向移动。十月三十一日凌晨榕树增强为热带风暴,并于早上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75公里。随后榕树减弱,最后于十一月一日在菲律宾以东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减弱为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山猫(2224)于十一月十二日凌晨在威克岛之西北偏北约11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当晚山猫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65公里,晚上逐渐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山猫最后于十一月十四日在威克岛之西北偏北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减弱为低压区。
十二月
热带低气压帕卡(2225)于十二月十一日凌晨在马尼拉之东北偏东约4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东北移动并逐渐增强。当晚帕卡发展为热带风暴,并于十二月十二日凌晨达到其最高强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估计为每小时75公里。随后帕卡逐渐减弱,当晚在琉球群岛以南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减弱为低压区。
备注:人命伤亡及财物损毁数据是根据报章报导辑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