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邮戳封 (1948年)
中国邮学会
1948年当年记录得过去二十五年来,在一年内超过三次台风吹袭香港的纪录,当年9月2日下午3时20分悬挂一号风球,入夜10时20分改悬七号风球,而在9月3日清晨5时又改悬八号风球,至9月3日下午4时始除下。(注1)
在9月3日清晨5时改悬八号风球后本港对外交通大受影响,尤其港岛与九龙的交通完全断绝,尖沙咀天星小轮及油麻地小轮的各线渡海小轮全部停航。八号风球至下午4时20分始除下,改悬较低风球,海上交通才陆续恢复正常。
当年该台风属于掠过性质,破坏力不大,但在烈风威胁下,商务大受影响,当日在办公时间内,均在半休息状态下办公。
台风袭港期间,位于中环毕打街的香港邮政总局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原因是邮票沽清了,又不能关门。因有规定,未悬出十号风球,邮局需照常办公,可是负责邮票存仓的职员因居于九龙未能乘船返回邮政总局办公,而其他职员又没有他的抽屉钥匙,因此柜位沽清邮票后再没有邮票出售。邮务总管为应急惟特别批准使用三枚邮资已付邮戳,以邮盖邮戳暂代邮票,将该指定选用的邮戳盖在邮件上,并以笔书明应收的邮费数目,如本港平信邮费五仙,即写上一个「5」字,而挂号信三角五仙即写「35c」字样,以表示寄件人已付足邮资。此「台风」邮戳约在上午11时开始使用,约在当日下午4时恢复售卖邮票及贴用后停用。五个多小时,没有邮票售卖下采用的特别措施,衍生出港邮政史上珍贵的「台风」邮戳封。
以下是一位九十多岁并有七十多年集邮经历的陈江村先生(注2)的口述历史(文字整理:孙汉超):
1948年9月3日的香港台风戳封,我也曾寄出过十来封,其中一封还是挂号封。但这些邮封却不是我亲身去邮局寄的。事缘我平日常到邮政总局收寄邮件,有几位相熟的职员素知我喜爱集邮。9月3日上午天文台挂起八号风球,来往港九的渡海小轮停航,但港岛电车仍然行驶,我照常由跑马地住所坐电车到干诺道西万松泰参茸行返工。此时接到一位邮局朋友的电话,他特来告知我今日邮局有新邮票推出,我问他是什么新邮票,他又说不出详情。当时我在店铺忙于工作,于是我就派了一位经常跟我去邮局寄邮件的伙记去邮政总局看看是什么回事。原来当日由于渡海小轮停航,令致住在九龙负责执掌总局贮藏邮票保险箱钥匙的会计员无法返回总局。当时邮局要挂起十号风球才可关门停止工作,所以邮局照常办公,当日上午邮票逐渐售完,但又不可停止接收邮件,邮局主管吩咐使用三种应急的红色油墨「POSTAGE PAID」邮戳代替邮票,由上午11时开始使用。这位伙记由干诺道西步行到位于毕打街的邮政总局后得知详情,但身上仅得三数港元,又没带信封。幸好他懂得变通,马上到附近一间西餐室旁边的文具档买了十来个信封,用余下的钱去邮局寄出这批信封。至下午3时30分,风势变缓,渡海小轮恢复行驶,住在九龙的会计员赶回总局,邮局恢复出售邮票,因此当日盖台风邮戳的邮件不多。台风邮戳封是香港邮政史的珍品,可惜经历多年岁月,这些邮品我都陆续交换出去了。
注1:自一九三一年起至一九七二年,五号至八号分别代表来自西北、西南、东北或东南四个方向之烈风。由一九七三年一月一日开始,五号至八号风球分别由八号西北、八号西南、八号东北及八号东南四个信号代替。这信号系统一直沿用至现在。
注2:年届九旬的陈江村理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集邮,邮龄超过四分三世纪。中国邮学会工作人员多次访问陈江村先生,聆听他缕述这七十多载在集邮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节录本会永久名誉顾问陈江村先生于1996年12月7日在中国邮学会会员大会与会员敍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