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寒潮、炙热高温、超强台风与暴雨等极端天气,近年不时影响香港以至世界各地;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议题,亦令全球关注。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在全球暖化下,极端天气事件如极端高温和降雨越趋频繁,为全球不同地方带来严重破坏以至人命伤亡。香港天文台举办《2016-2020十大瞩目天气及气候事件选举》,旨在引起公众关注过去五年在香港及全球发生重大影响的天气及气候事件,期望借此提升公众对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的认知及生态环境的关注。

多谢支持,此活动吸引逾5,000人次投票,「香港」及「全球」组别中分别获最高票的5个天气及气候事件如下。我们将以电邮通知得奖者。

  1. 参加者需于活动期间,在天文台指定活动网页,在「香港」及「全球」组别,分别投票选出5个心目中认为最重要、影响最深远、气候危机中最具代表性的天气及气候事件。
  2. 投票活动于2021年1月28日开始至2021年2月28日23:59:59结束,一切时间以本网站伺服器接收时间为准,逾期递交恕不受理。
  3. 每人限投票一次,如有发现重复投票,相关纪录可能会被取消。
  4. 若参加者在「香港」或「全球」组别中,选中最终获选的5个最高票数事件,将有机会获得天文台的精美纪念品一套。奖品名额为每组别各200份,给首200名赢出的参加者,以其投票时间为准。
  5. 如参加者希望于是次活动赢取奖品,完成投票后需提供电邮地址以供联络之用。参加者提供的个人资料只会用作上述用途,并会于活动结束后适时销毁。根据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第18条、第22条及附表1内第6原则的规定,你有权要求查阅及更正所提供的个人资料。
  6. 如参加者不欲提供电邮地址,其投票仍然有效,唯将丧失获奖机会。若参加者提交的资料不实或有任何遗漏,以致香港天文台未能联络得奖者、核实其身分及/或处理领奖事宜,其得奖资格将被取消。
  7. 投票网页会使用小型文字档案(cookies)或其他类似技术来确保网站有效运行,以记录用户投票资料和设定。有关资料和设定只储存于用户的电脑或流动装置上。这些档案不会收集及储存可识别个人身分的资料。如用户在浏览器设定中选择不允许使用小型文字档案(cookies),可能会因而未能参与投票。
  8. 每个电邮地址只有一次中奖机会。投票结果预计将于2021年3月下旬公布,随后亦会以电邮通知得奖者。
  9. 如有任何争议,天文台保留最终决定权。

「香港」组别

2016年1月下旬本港受强烈寒潮影响,出现结冰天气,天文台1月24日录得最低气温3.1度,是接近六十年来最寒冷的一天,大帽山更跌至零下6.0度。新界部分地区及高地出现广泛结霜、雾淞、结冰,并降下冻雨及冰粒。
相片来源: 林妙芳
2016年10月19日,本港受到热带气旋莎莉嘉及东北季候风的共同影响,出现暴雨,令天文台首次于10月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该年10月份总雨量超过正常值6倍,整个秋季的雨量(9至11月)更破纪录超过1,000毫米。
相片来源: 渠务署
2017年8月22日,本港受超强台风天鸽的前沿下沉气流影响,天气相当闷热,天文台总部最高气温飙升至36.6度,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最高。元朗湿地公园更录得39.0度,是香港自动气象站历来录得的最高气温。
2017年8月23日,天鸽以超强台风的强度正面袭港,天文台发出十号飓风信号五小时。风暴潮令本港水位普遍升高一至两米左右,适逢天文大潮,叠加效应令维港的水位升至海图基准面以上3.57米,港九新界多处低洼地区被海水淹浸。天鸽袭港期间至少129人受伤,另有超过5,300宗塌树报告。此外,2017年全年共有5个热带气旋令天文台需发出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追平1964年及1999年的纪录。
相片来源: Charmaine Mok
2018年5月本港出现异常高温天气,全月平均气温达到破5月纪录的28.3度,酷热总日数与热夜数目分别达16天及6天,两者均为5月份新纪录。此外由5月17日至31日连续15天的热浪,亦打破5月份酷热天气最长连续日数纪录。另一方面,2018年首五个月本港总雨量仅有175.0毫米,较正常值少逾7成,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同期第二低。
2018年8月,热带气旋「贝嘉」于广东西部沿海一带徘徊多天,路径飘忽,天文台发出热带气旋警告达132小时,是战后第三长。
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正面吹袭香港,是自1983年爱伦以来对香港造成最严重破坏的台风,十号飓风信号生效10小时。山竹带来猛烈风力,以及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风暴潮,维港的水位升至海图基准面以上3.88米,是1962年温黛袭港以来最高,本港多处沿岸及低洼地区严重水浸。至少458人受伤,数以百计船只搁浅、沉没或受严重破坏,全港超过60,000宗塌树报告,逾40,000户电力供应中断。
相片来源: H C Chan
2019年是天文台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年平均气温为24.5度,较1981-2010年气候正常值高1.2度,当年全年共十一个月较正常温暖,全年更只得一日寒冷天气,是有记录以来最少。此外,2018/19年冬季(12月至2月)亦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都是有记录以来最高。
延伸阅读:2019年天气概况
2020年6月6日香港受低压槽影响,有大骤雨及狂风雷暴,天文台发出黑色暴雨警告,而全日更录得14,358次云对地闪电,是自2005年推出闪电定位系统以来的第二高纪录。
延伸阅读:什么是雷暴?
2020年全年酷热日数(47天)、全年热夜数目(50天)、单月热夜数目(7月,21天),均为有记录以来最多。此外,2020年香港亦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6月至8月),当中7月更是香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
延伸阅读:2020年天气概况

「全球」组别

非洲南部多国在2016年初出现大旱,多处农作物失收,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有1,820万人需要紧急援助。
2016至2020年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5年期。
图表来源: 英国气象局 / 世界气象组织
2017年8月,孟加拉、印度、尼泊尔多处地区受暴雨引发的洪水影响,造成超过1,200人死亡,4,000多万人受灾。
2018年7月热浪侵袭日本,估计造成逾千人死亡,位于东京附近的熊谷市更录得41.1度高温,打破全日本的最高气温纪录。
2018年9月4日,强台风飞燕吹袭日本四国东部、大阪湾及关西地区,是当时自1993年以来登陆日本的最强热带气旋,造成最少11人死亡。飞燕引发的风暴潮令大阪沿岸地区严重水浸,关西国际机场更一度因水浸全面关闭。
(相片来源: 朝日新闻 via Getty Images)
高温及干旱加剧2019年至2020年澳洲多处地区和美国加州的山火,造成重大灾害。自2019年9月开始,澳洲多处受山火蹂躏,至2020年3月山火才逐渐受控,估计烧毁的澳洲森林面积达21%,超过10亿只动物死亡。而美国加州在2020年发生破纪录的近10,000宗山火,共烧毁超过17,000平方公里土地。
延伸阅读:野火烧不尽
2020年东亚区域的梅雨期异常长和活跃,共造成逾300人死亡,经济损失以百亿美元计。其中长江流域一带于6、7月期间持续降雨,多处淹浸;暴雨亦影响日韩等地,造成严重水灾。
(卫星云图: 日本气象厅向日葵8号卫星)
2019年格陵兰流失冰量为破纪录的5,320亿吨,平均流失速度为每分钟100万吨,即每分钟流失相当于400个奥运游泳池的冰量。
2020年6月20日,位于北极圈内西伯利亚小镇维尔霍扬斯克(Verkhoyansk)录得气温达摄氏38度,是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最高。
(图片来源: 美国太空总署)
2020年北大西洋风季异常活跃,全年共有30个气旋获命名,是平均数目(11.3个)两倍以上。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预留的21个气旋名称不敷应用,是自2005年以来,再次需要动用希腊字母为后续的气旋命名。
延伸阅读:大西洋「风」情
(卫星云图: 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GOES-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