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向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发言全文(二)
********************************
(三)着力提高治理水平

完善「治理体系」

18. 提高治理水平,要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着手。我会在不同领域完善「治理体系」,包括决策架构、系统目标、领导角色、权责分配和执行机制。我就任首月成立的四个工作组正是一次体系设置,以应对跨代贫穷、地区环境卫生、公营房屋供应和土地房屋统筹的问题。这些「治理体系」已做出一些成绩,其中,由政务司副司长领导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成功在短时间内打击多个清洁及阻街黑点,让一条在土瓜湾被非法霸占多年的公众后巷回复旧貌。我会在之后的章节介绍如何在各领域建立和完善「治理体系」。

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9. 在政府投资的「治理体系」方面,我已指示财政司司长成立全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一步用好财政储备以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把近年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和「策略性创科基金」, 以及下文提到的「共同投资基金」归一收纳,汇聚有关资源,由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吸引和助力更多企业在港发展。

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成立「特首政策组」

20. 我会于今年内成立「特首政策组」,提升政府对长远和策略性议题的研究和倡议能力。「特首政策组」要从大局观和国际观出发,掌握本地社情民情,更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内地政策和发展及国际形势,向我汇报,同时建立恒常内部研讨机制,协助政府制订前瞻的政策。

团队团结 众志成城

21. 政府的「治理能力」取决于领导和团队的集体能力,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协同效应,达致「一加一大于二」,创造最大价值,让市民得到最大成果。一个人的能力无论多大,总是有限,因此我重视团队精神,成员各司其职,各部门及人员优势互补,上层积极指导,并在问题酝酿初期主动介入。我非常欣慰团队团结一致,与我抱有共同理念,司长、副司长主动统筹跨局、跨部门工作,各局长亦积极出谋献策,团队同心勤政为民。

22. 在日常决策方面,我引入红队概念(red team)。红队扮演批判、反对的角色,协助全面检视决策和执行计划的效果,堵塞漏洞, 优化政策。

「以结果为目标」

23. 政府固然要积极推进政策措施,但更重要的是让市民有「获得感」,切实感受到施政成果为他们带来裨益。政府做事既要符合程序,更要「以结果为目标」。我已就指定项目订立了约110个不同指标(包括绩效指标(KPIs)),收录于附件,以便监督进度和成效,适时改进,我并要求各政策局和部门进一步制订更多指标,在立法会汇报。

优化公务员管理制度

24. 要带领香港向前发展,需要「能做事、做成事」的政府,公务员作为政府的骨干更是关键。政府会强化公务员管理,措施包括: 

(i)更新《公务员守则》,阐明现今公务员应有的基本信念和操守准则。公务员要尽忠职守,以民为本,注重团队精神,敢于担当,具备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意识,履行「爱国者治港」原则; 
 
(ii)强化赏罚制度,推出「行政长官表扬榜」奖励计划,由明年起定期公开表扬优秀并具示范作用的团队或人员,激励公务员不断求进。我们亦会识别具潜质、表现出色的人员,加以培训和提拔;如有表现欠佳的人员经督导和辅助后仍没有改善,应及时终止聘用。我们会优化公务员纪律机制,按公平、公正原则及早惩处违纪人员; 

(iii)强化公务员培训,建立「以结果为目标」的团队文化,加深公务员对「一国两制」和当代中国的了解,拓阔他们的国际视野;及

(iv)优化现行动员机制,增设「全政府动员」级别,预先制定各部门指定人员名单,随时候命以应对需要大量人手的重大事故,并定期演练,强化应变能力。

(四)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25. 香港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亦是内地对接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我们必须更积极和进取地「抢企业」、「抢人才」。

招商引资引才 强化竞争力

26. 政府会构建新体系,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资引才,强化竞争力: 

(i)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由财政司司长带领,专责向内地和海外的重点企业提供特别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务,以引进到港; 

(ii)成立「人才服务窗口」,由政务司司长领导,专责制订并统筹招揽内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以及向来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 

(iii)在各驻内地办事处和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积极游说他们来港发展; 

(iv)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 

(v)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罗致这些人才来港发展; 

(vi)优化现有多项输入人才计划,加强吸引力;及

(vii)合资格外来人才在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可申请退还在港置业已缴付额外的印花税。
 
引进重点企业

27. 于今年内成立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将针对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策略产业,专责引进世界各地高潜力、具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工作包括:

(i)制订目标企业名单,指导各「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这些企业和进行磋商; 

(ii)制订具针对性及吸引力的特别配套措施,包括土地、税务和财政等方面,并提供度身订造的企业落户计划;及

(iii)为这些企业的人员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例如申请签证、子女教育安排等。

28. 新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会按企业个别项目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潜力,考虑参与共同投资。我们亦会成立「引进重点企业谘询委员会」,由相关业界和社会领袖组成,向财政司司长就整体策略提供意见。

招揽人才

29. 过去两年,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政府除积极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外,会更进取吸纳外来人才,措施包括: 

(i)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为期两年。合资格人才包括过去一年年薪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此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未符工作经验要求但最近五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每年上限10 000人。计划将于推出一年后检讨; 

(ii)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如雇主引入人才的职位属「人才清单」表列的13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招聘的职位年薪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无须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政府会尽快更新「人才清单」,以反映各专业的最新短缺情况,目标在明年第一季完成; 

(iii)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为期两年,同时优化审批程序,以吸引更多世界级优才来港; 

(iv)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将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长至两年,方便他们留港╱来港工作。另以试行形式扩展该安排至本港大学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为期两年,并于推出一年后检讨; 

(v)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撤销科技公司在计划下输入外来人才时必须增聘本地雇员的规定,以加快输入人才的步伐;

(vi)延长工作签证年期,在现有和新增的输入人才计划下的人才,到港获聘后可获发最长三年的工作签证;及

(vii)向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合资格外来人才(注)如在今天或以后在港置业,可于居港七年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就其已购入并仍然持有的首个住宅物业申请退还已缴付的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但他们仍须缴交按「第二标准税率」计算的从价印花税。这将使其印花税负担与首次置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齐。有关安排适用于任何在今天(2022年10月19日)或以后签署的「买卖协议」。

30. 与此同时,我们会让更多来港参与短期活动的访客无须申请工作签证,研究在现行科技专才、专业运动员等指定界别外,涵盖更多类别。

31. 即将成立的「人才服务窗口」会提供一站式服务,统筹入境事务处处理输入人才计划的申请,并提供支援服务,以及制订服务承诺以提升审批效率。此外,今年内会全面电子化签证申请服务。

成立「招商引才专组」加强内地和海外推广

32. 政府会扩大内地办事处和海外经贸办的职能,17个办事处会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联系百强大学,推广各项计划。各专组亦会加强联系在内地和海外留学或工作的港人,鼓励他们回港发展。

推算人力需求 为经济增能

33. 香港多个行业正面对人力短缺问题,相关政策局会听取业界意见,并因应不同行业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会在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前提下,在明年推出特别计划,适度容许输入安老院及残疾人士院舍护理员、放宽输入护理员的比例和精简申请审批程序,协助业界提升服务质素。发展局和运输及物流局则会分别检视建造业和运输业的劳工短缺情况,并考虑解决方案。

34. 劳福局将展开新一轮人力资源推算,让政府就整体人力需求制订适切的策略。我们会优化推算方法,包括将推算周期由以往十年缩短至五年,更紧贴经济及劳动市场趋势。推算的主要分析将于2024年完成。

注:合资格外来人才包括通过指定输入人才计划来港的人士,相关计划包括「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及新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待续)
 
2022年10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31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