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拓展署
搜索结果: 2
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和推广「新界单车径网络」中已开放的单车径路段,土木工程拓展署将由2022年9月17日至12月17日举行「CT60+ 里赏游」。参加活动的市民,可在活动期间骑单车畅游「新界单车径网络」屯门至马鞍山段及荃湾海滨段的单车径,一边欣赏沿途的优美景色和文化景点,一边寻找沿途的「打卡点」并收集「打卡」纪录,只要集齐指定数量的「打卡」纪录,便可换领精美礼品!15个「打卡点」究竟在哪里?「新界单车径网络」已开放的单车径路段将分两个阶段设置共15个「打卡点」。这些「打卡点」位于单车径沿途景点附近,市民透过手机扫描「打卡点」上的二维码,登入活动网站并以手提电话号码注册游戏帐户,便可用AR滤镜与吉祥物一起拍照。在活动期间,集齐指定数量的「打卡」纪录并于帐户内完成换领程序,便可获得精美礼品,包括「新界单车径网络」单车及场景模型及CT60+吉祥物冰感毛巾。活动详情请浏览新界单车径网络网站。一众吉祥物们B仔、下水水、大嘥鬼、任何仁、清洁龙阿德、匿狮、度天队长、滴惜仔及留心蛋已在各「打卡点」准备好,与大家一起探索「新界单车径网络」! 第一阶段的10个打卡点时期:2022年9月17日至10月31日范围:上水至马鞍山段及荃湾海滨段单车径 1. 沙田车公庙(AR滤镜内的吉祥物:匿狮)车公古庙历史悠久,善信遍布全港,每到新春诞期,前往参拜的善信络绎不绝。近年该庙更成为访港旅客的热门景点。虽然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庙内碑记所载,古庙曾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2. 城门河双子桥(AR滤镜内的吉祥物:下水水) 3. 马鞍山恒泰路休息处(AR滤镜内的吉祥物:清洁龙阿德) 4. 大埔滘潮汐测量站(AR滤镜内的吉祥物:度天队长)大埔滘潮汐测量站位于大埔铁路码头的尽头,是香港天文台用作监测吐露港潮汐水平的重要设施。由于现有的潮汐测量站于1960年代兴建,故须重建以维持运作。香港天文台、土木工程拓展署、建筑署及香港建筑师学会于2020年11月合作举办「大埔滘潮汐站建筑设计比赛」,为重建工程收集创新的设计概念。得奖作品「冰山一『阁』」将用作重建的设计概念。 5. 大美督(AR滤镜内的吉祥物:滴惜仔)大美督是广受欢迎的休闲胜地,常有大批都市人前来钓鱼、骑车、划船、烤肉,尽情放松玩乐,摆脱都市生活的紧张压力。大坝的一边是船湾,另一边是吐露港,其开阔环境吸引许多市民一家大小前来放风筝,或在坝上骑单车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 6. 联和墟(AR滤镜内的吉祥物:任何仁)联和墟联和市场于1951年落成,是本港历史最悠久的墟市之一;其建筑属早期现代主义风格,已获评定为三级历史建筑。附近的联和墟政府综合大楼内则有一间已开放超过17年的「粉岭环境资源中心」,提供环境保护相关资讯,设有不同展区介绍空气质素、减少废物、全球环境议题等,适合家长带同小朋友去看书或游玩,寓学习于娱乐。 7. 双鱼河、河上乡(AR滤镜内的吉祥物:B仔)双鱼河沿岸景色优美,在此踏单车,实在非常写意。在此,游人可看见充满电影感的大水管,或会看到遍地的野芒草,而在途经豆品厂时,更可品尝清甜解暑的豆浆和豆腐花;一次过享受视觉、味觉和拍摄的多重乐趣。 8. 荃湾海滨公园休息处(AR滤镜内的吉祥物:大嘥鬼) 9.荃湾海滨单车汇合中心(AR滤镜内的吉祥物:留心蛋) 10. 荃湾海安路休息处(AR滤镜内的吉祥物:匿狮) 第二阶段的5个打卡点时期:2022年11月1日至12月17日范围:屯门至马鞍山全段及荃湾海滨段单车径 11. 蝴蝶湾泳滩(AR滤镜内的吉祥物:清洁龙阿德)蝴蝶湾泳滩是屯门第二长的泳滩,设施完善,吸引区内不少泳客。泳滩旁设有全港最多烧烤炉的烧烤场,邻近蝴蝶邨街市,方便购买烧烤用品。至于位于西面的蝴蝶湾,则是欣赏日落的好地方。 12. 天后桥(AR滤镜内的吉祥物:大嘥鬼)「天后桥」即「屯门河行人桥」,全长约86米,设计采用中国仿古特色,以配合毗邻天后庙广场的建筑风格,故名为「天后桥」。行人桥既方便市民日常出行,亦是「屯门古今文物径」的起点;游人可从中了解屯门今昔。 13. 天水围单车汇合中心(AR滤镜内的吉祥物:任何仁) 14. 元朗青山公路潭尾段休息处(AR滤镜内的吉祥物:度天队长) 15. 文天祥公园(AR滤镜内的吉祥物:滴惜仔)文天祥公园位于青山公路新田段及新田公路之间,是为纪念精忠报国的文天祥而设。透过到访公园,市民可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怀缅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义情操。
2021年香港先后受热带气旋「狮子山」及「圆规」影响。每逢大雨,发生山泥倾泻的风险便会增加。1972年,半山宝珊道发生灾难性山泥倾泻,摧毁多幢建筑物,包括一座12层高的旭龢大厦,并夺走67人的生命。其后,土木工程拓展署辖下土力工程处在宝珊地段开展一系列防治工程,其中,2009年落成的「宝珊排水隧道」,透过创新技术调控地下水位,减低发生大型山泥倾泻的风险,成为香港最具标志性的防治山泥倾泻工程之一。该处最近更在隧道内设立「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向公众传达斜坡安全的重要性。创新地下水位调控系统针对宝珊地段较易形成高地下水位,引发山泥倾泻,土力工程处2009年设计并建立「宝珊排水隧道」,以一套创新、可持续的地下水位调控系统,取代80年代装设并逐渐老化的横向排水管。土力工程处见习土力工程师叶靖童介绍,「宝珊排水隧道」由两条排水隧道(直径3.5米,总长度500米),以及工程人员运用「向上打孔锤」,在狭窄隧道内铺设的172支排水斜管(最长达100米)组成;另配有自动实时地下水监测系统。暴雨期间,当地下水位上升至较高水平时,系统会以短讯提示同事,并会自动开关水掣,控制地下水位在指定范围内,从而提高山坡的稳定性,减低发生大型山泥倾泻的风险,保障市民的安全。可缩回隧道钻挖机叶靖童说,除首次在港使用的「向上打孔锤」技术,工程人员在开凿两条排水隧道时,特别引入可缩回的隧道钻挖机。当钻挖机完成钻挖一条隧道后,可缩回原位,再钻挖另一条隧道,省却在隧道尽头处开挖竖井收回钻挖机。应用这项创新技术,令钻挖隧道的时间缩短至四个月,亦大大减少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宝珊排水隧道」设计独特。土力工程处特别在隧道内设立「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及举行导赏活动,向公众传达斜坡安全的重要性。馆内有多个不同主题的展览廊,其中「宝珊灾难纪念廊」展示了当年宝珊道山泥倾泻事故的历史图片及纪录,提醒市民山泥倾泻灾难带来的伤痛和教训;「气候变化印象廊」阐释全球暖化令极端暴雨更加频繁,以及在极端天气下为确保斜坡安全持续努力的重要性。加入STEM教育元素另外,土力工程处助理土力工程师冯一凡说,为提高导赏活动的趣味,馆内加入不少理工科教育(STEM Education)和互动元素,例如「山泥倾泻知识廊」,透过短片,带大家回顾香港过往百多年山泥倾泻的历史、香港斜坡安全系统的发展等;而「排水隧道体验廊」则透过应用「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 – AR),示范排水斜管的操作及介绍地下水位调控系统的创新技术。可申请导赏团预约服务早前,两位参加导赏团的同学分享参观「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后的感受。他们表示,透过活动接触到不少新颖的事物,例如可以亲身体验实时监控地下水位、自动及手动降低水位设备是如何运作;亦可以近距离接触「机械狗」,了解土力工程处如何透过应用创新科技,纾缓山泥倾泻风险。现时,「山泥倾泻科技展学馆」已经开放给公众人士、学校或团体预约导赏服务,并可于土力工程处的香港斜坡安全网页进行预约,有兴趣的朋友万勿错过。对山泥倾泻风险保持警觉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令防治山泥倾泻的工作更具挑战。正如土力工程处处长张伟文博士所说,希望透过导赏团,让年轻一代知道香港山泥倾泻的历史,令他们对山泥倾泻风险保持警觉,同时让大众明白到同事如何积极透过科技,管理山泥倾泻的风险。当然,在暴雨或山泥倾泻警告生效期间,市民应远离斜坡;而业主亦有责任定时维修私人斜坡或挡土墙,以防患未然。(短片由发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