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由编辑所加
致香港物流业界朋友:
大家好!祝大家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刚刚今个星期由陈美宝局长带领物流发展局成员与我们业界代表到广西考察团。以及12月由廖副局长带领我们到迪拜、巴林考察团,再次发出对国内同海外重要信息,就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香港的独特优势,也是香港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条件。」
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连接全球约220个航点,证明了为香港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一)香港国际机场在大湾区航空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刚刚2024年,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已投入运作,预计2035年可达到每年处理1.2亿人次旅客及超过1,000万吨货物的目标。但2023年,香港国际机场客运量3,95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433万吨,大家都担心目标会不会定得太高呢。事实上不会。
目前香港机场航空货运量在大湾区占75%,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拥有7座运输机场、17条跑道,旅客吞吐量达4.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2,000万吨。
香港国际机场正在客、货运能力正不断增强,在大湾区航空业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除大湾区外,有部分国家亦不断扩大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迪拜国际机场,泰国曼谷,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纷纷增加投入,扩大机场建设规模。随着航空业逐步复苏,而我们香港国际机场运输能力一定要大幅提升,有助进一步发挥独特优势,迎合未来需求。
(二)疫情后客运市场逐步恢复,湾区旅客首选香港为中转站
疫情前,每年约有1,400万人次的大湾区旅客经香港国际机场飞往全球220个航点。而且香港机场打造「机场城市」。其中航天城的「11天空」将成为香港最大型的综合购物、餐饮、娱乐设施等带动经济及就业效益。
(三)若要货运领先全球,要不断拓展市场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过去十年里,全球航空业的客运量年均增长率约为5%。未来,香港国际机场处理货物的能力和效率将大幅提升,有助于打造香港国际机场成为亚洲电子商贸枢纽。
怎样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香港是国际自由港,航空运输能力在国际上具有领先优势。现在是我们全面发力的重大机会。我们必须与内地携手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全球产供链竞争力。为了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我们业界对政府有以下建议。
(一)优化空域资源,拓展香港航空网络
强化空域协调和空管协作,支持香港拓展航空航运网络,加大对东南亚、北美洲、南美洲等的航线布局。
(二)在大湾区机场群中发展不同功能
明确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中的功能定位、合理分工,在国际航线、国内航线的布局上清晰,推动协同效应。
(三)积极拓展亚太地区航空货运市场
着重开拓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市场,大力发展电子产品、化妆品及快递等高增值业务,支持鼓励香港不同航空货运公司企业发展。包括国际货运包机业务、快件业务发展等。
我们香港物流协会好多中小企会员,在疫情后面对经营上的困难,好期望政府可以带头去攻,而不是守,从被动变主动。因为在疫情前好多硬件,如机埸、码头是我们的优点,但供应链重组令所有货转由其他地方出口。
我们要主动对中央说明香港可以做甚么或我们想做甚么。提升香港航空枢纽地位,是发挥香港独特优势、开创新局面。
另一面希望陈局长可以帮忙减低营运成本,扩大航点网络,运费稳定,拓展绿色船运、空运,加强培训ESG 专才,即是环境、社会及管治的人才。
近年香港物流协会亦注意到ESG 趋势,作为香港四大主要产业之一,并希望带领中小企容易进入ESG道路。我们作为第一个ESG 供应链评估中心,透过评估过程、制定目标,减低风险,最后可持续发展,变得更强更健康。
我们业界需要提升自我兢争能力,保持香港国际物流枢纽及孕育最多ESG供应链专才的地方。
硬件可以抄袭,但软件不可以。我们的优势就是香港人灵活处事、高效率、应变能力高。另外法规是一国两制特色,保护持份者公平公正,具竞争力。金融体制健全,方便贸易及外汇结帐,加上监管机构保竞争力就带来货运及客运。客运可以刺激本地经济,带来无限效益。
最后业界希望陈美宝局长能够带给我们新希望、新动力,在转变中的世界迎难以上,说好香港物流故事。
香港物流协会会长
袁美仪
2025年1月11日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标题由编辑所加
Anna:
感谢十一月于苏黎世探访你和Amin时的盛情款待,安排我参观FiBL有机农业研究所更譲我了解到欧盟和瑞士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大力支持,在超市售卖的蔬果大部分都是有机,传统农耕只是小农在营运,这个成绩全赖消费者的支持和相关农业政策的扶助,香港真的要向瑞士多多学习。
反观香港的有机农业,自2000年起由民间团体和渔农自然护理处积极推动下为香港农业带来了新篇章,可以称之为香港农业的文艺复兴。这个可以由有机资源中心认证的有机农场数目印证出来,由2005年开始认证,并于2016年达到最高峰的149个认证农场。正值这个时候前特首梁振英先生于2016年底制订了香港有史以来第一个新农业政策,内容除了设立可持绩农业发展基金和建立农业园,亦提出了农业优先区以解决香港农业面对的困境,为香港农业打了一支强心针,业界亦期望香港农业自此会有一番新景象。
很可惜自2016年后,中心的认证数目不升反跌,到2024年底只有121个农场,持续下跌18%。回顾过去八年,有机农民面对的不单只是疫情而引起的疲弱市场,亦要面对气候变化影响收成,加上北部大都会的发展,地主自然利之所在,将农地收回,期望改作其他用途。面对不稳定的前景,试问农民又怎会投资在长远设施呢!2024全年就有16个获认证有机农场退出认证系统,其中31%是因收地而退出;反映农地供应是问题的征结。
环境及生态局于2023年底公布了《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规划特区政府和业界对本地渔农业持续发展的愿景和量化工作目标,为新农业政策订下行动指标和时间表。蓝图明确订定香港未来15年农产品增产4倍的目标,亦提出了农业优先区这个构思,源于香港农埸在没有规划下零散地分布在新界乡郊,形成不到一个达规模的农区格局,以致难以提供道路基础设施,导致单位生产成本高昂,从经济角度来看农民很难获得合理回报,大部分农友唯有艰苦经营,流失率日益严重。
早在十年前我已跟一些有心的农友寻找农场集中的农区建立合作社形式的农业优先区,但没有政策的支持,加上农友各自为政的心态,确实难以推动。去年底,我喜见生态与环境局发布将优质农地界定为农业优先区的建议,界定 37 个农业优先区,共涉及约 980 公顷土地,其中约 760 公顷拟用作农耕,约 220 公顷为支援农耕的现有道路和农业配套设施等。建议的农业优先区选址分别位于北区、元朗、大埔及离岛,皆是传统上一直有耕种活动的地区。农业优先区将会优先考虑作农业发展,让拥有农地的地主清楚政府的土地规划意向,将为农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也为农民提供长期投资的信心。而每个农区大约有20公顷农地作生产之用,形成一个有规模的农业群体,可以考虑组识成合作社,进行整个农区的规划,增加生产效益。
今次农业优先区的规划方向绝对正确,让香港的农业走向规模化、现代化和规划化。但美中不足之处是部分现耕的农场并未能纳入农业优先区。经中心估算后约有51%的有机农户将被包括在这政策划定的区域, 19%位于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范围内,将会被收回作其他发展用途,为香港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牺牲。但受影响的农民绝对不能让他们流失,这方面署方亦建议作出一些妥善安排方案,包括「政府农地租赁计划」和专属「农业复耕及配对计划」,让受收地影响的农户和有志投身农业的人士可以得以完梦。
但建议提出若涉及位于农业优先区以外的农地作非农业用途的规划申请,渔护署一般不会从农业角度提出反对意见,我对这一个建议绝对有保留。为了配合北都创新科技发展,已经有超过一千多公顷的农地将会被改变用途,而农业优先区亦只规划了980公顷,剩余的二千多公顷规划作农地用途的土地在规划上并没有提出可以随意改变其既定的土地用途,反之,这些珍贵农业土地资源应该以城规会惯常的审批方针,绝不轻易改变其原有农地用途。再者,建议的农业优先区耕地面积并不足以应付《蓝图》提出的四倍增产指标,所以位于非农业优先区的农地绝不可以随便改变其农业用途。
新农业政策和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为香港农业带来新方向,但怎样落实是最重要的一环,自2016年政策出台后,等了8年才出台落实推行的方案,实在有点姗姗来迟。但现耕的农民并没有雄厚的资本来等待,希望当局真的能急农民所急,忧农民所忧,尽快落实农业优先区的实施细节,建设有香港特色的农区,让农民安居乐业,为香港市民种出安全的食粮。但重中之重是市民大众支持本地农产品,所以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一定要到中环遮打道支持年度盛事全城有机日,为本地有机农民打气。
最后,我祝愿香港可持续农业顺利开展精彩的篇章!
黄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