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内容

    CONTENT

    监制:彭启光, 麦嘉纬

    10/06/2024

    十九世纪,英国从印度大量招募印度人来港,担当警察和防务工作,其中又以英勇和纪律较佳的锡克教徒为主。这些包头的锡克警察被称为「大头绿衣」,开展锡克社群在香港的故事。

    百年过去,锡克社群早已扎根香港。土生土长的锡克教徒宝云迪,致力推广锡克文化,举办导赏团希望令更多本地人了解锡克社群。白俊达是第四代印裔港人,自幼便常听家人分享锡克教徒祖父在港当英军的事迹,他亦一直对锡克社群在港的历史深感兴趣。

    从过去到现在,锡克社群与香港的联系愈来愈紧密。


    联络: pangkk@rthk.hk

    集数

    EPISODES
    • 以身心感受印度

      以身心感受印度

      说到印度文化,你会拣,A印度瑜伽,还是B Bollywood歌舞电影?「唔使拣,我哋全部都要﹗」

      两名居港印度青年,一位是初来埗到的印度瑜伽导师,一位是落地生根的印度跳舞导师。二人一边在香港追梦,一边将印度文化在香港发扬光大。

      自1956年跑马地印度庙举行相信是香港第一个瑜伽课程开始,转眼瑜伽在香港已经有近70年历史,不过要到近20年,瑜伽才开始在香港受到注目。Kishore及Pooja夫妇都是来自印度的瑜伽导师。Pooja沙士后来港,2005年在港邂逅同样教瑜伽的Kishore,经历金融海啸前后瑜伽中心的起起跌跌,2013年二人在港成立自家瑜伽中心,见证行业经营模式更迭,同时亦要适应瑜伽项目日新月异,两年前二人决定请来印度年轻导师Ajay助阵,希望香港人可以由瑜伽当中体会生命的真谛。不单在香港,瑜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至世界每个角落。印度总理莫廸竭力推广瑜伽,更成功向联合国争取设立国际瑜伽日,印度协会、印度驻港总领事馆亦不时在港举办瑜伽活动。印度瑜伽将如何在香港继续演变?

      近年风靡全球的还有印度电影,来自Bollywood的《RRR》电影主题曲《Naatu Naatu》于奥斯卡获奖,强劲歌舞热力澎湃技惊四座。Bollywood产量更是惊人,每年制作约千多二千套电影。而居港印度社群到戏院包场,在大银幕欣赏印度片,原来已有20年历史。近年印裔商人Eric引入网上购票系统,虽然票价比普通电影稍高,但仍无阻印度人支持家乡影视文化及明星偶像,几乎每星期都有场次。Bollywood式歌舞电影暂时或较难打入香港市场,但印度舞艺就有越来越多本地粉丝。Uday 2007年由印度来港,先在连锁健身中心教印度舞,与Kishore、Pooja夫妇一样,金融海啸后自立门户,到近年创办艺术团体Beyond Bollywood,到学校到社区用跳舞促进种族共融,Uday希望将跳舞的力量带给所有香港人。

      一动一静,两种截然不同的印度文化,正在香港慢慢滋养发展。印度人在香港从商谋生已有一段时间,在香港投身文化事业的印度青年,不少是特区成立后由印度来港的新一代。今天在港的印裔年轻一族,面对的环境已与上一代不同,新时代之下身处于香港印度两地文化洪流当中,定必有更深刻的体会。

      01/07/2024
    • 必修一课

      必修一课

      印度人注重家庭生活,对子女教育尤其重视,当他们在语言和文化大不同的香港生活,对教育会有何想法和理念?

      Manoj Dhar原本从事银行业,他和太太发现,香港不少家境欠佳的非华语学生只能入读非华语学童为主的学校,难以学好中文,阻碍他们向上流。他们在2014年开办非牟利教育中心,希望以知识改变命运,更将开办幼稚园,服务更多学生。

      Herdip Kaur则在香港土生土长,于国际幼稚园任教。她自小读主收非华语学生学校,只能听和说中文,不能读和写,影响了事业发展,所以她安排子女入读本地主流学校,希望他们真正落地生根。除了是家长和教师,Herdip更是全港唯一的印度人幼稚园校董,她怎样看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印裔港人对教育的理念?

      24/06/2024
    • 风云家族

      风云家族

      「富不过三代」似乎未必适用于香港印度裔商人。印度作为城中第四大非华人族裔,早在上世纪,已在本地商界叱咤风云,部分更屹立至今。早在香港开埠初期,已有不少印度人来港经商,亦在众多行业占据龙头位置,例如珠宝、制衣、家居摆设、餐饮、酒店业等,带动香港商业发展,留下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其中一个是夏利里拉家族。

      夏利里拉家族是植根香港超过三代的印裔名门望族,现时业务涵盖地产、酒店、贸易、制造、航运、餐饮等等。虽然家族业务已遍布全球,但第三代后人夏大卫(David Harilela)回望亦曾有不少跌宕时刻。在商界叱吒风云,同时亦发财立品。自祖父辈始,夏利里拉家族以热心慈善着称,更代代相传。夏大卫亦延续了家族最有名的一些慈善项目,如 Kanyan Daan 慈善基金,帮助印度贫困女性筹备婚礼嫁妆,及为年轻女性提供教育援助。

      现时家族成员大多扎根香港,甚至同住九龙塘大宅的屋檐下。他们各有成就,部分亦与其他印裔移民后代在港结婚,令家族成员超过三百人。历经数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夏利里拉家族依然屹立不倒,后人认为秘诀正是顺势而变。由经营裁缝铺发迹,其后贸易生意一度成为家族财富之源,目前生意支柱则是酒店餐饮业。时至今日,不少夏利里拉家族年轻后人亦在不同界别创业,例如公关与餐饮业,延续家族经商传统。他们都是香港一路走来的见证者。

      本集透过不同年龄阶层的夏利里拉家族后人,窥探在港印商如何运用香港优势,同时糅合香港人与印度人的文化营商致富的故事:一边听听上一代当年如何力争上游,乘风破浪建立王国;再听听年轻一代如何守住财富,勇闯自己一片天,再起风云。

      17/06/2024
    • 从前有个锡克群

      从前有个锡克群

      十九世纪,英国从印度大量招募印度人来港,担当警察和防务工作,其中又以英勇和纪律较佳的锡克教徒为主。这些包头的锡克警察被称为「大头绿衣」,开展锡克社群在香港的故事。

      百年过去,锡克社群早已扎根香港。土生土长的锡克教徒宝云迪,致力推广锡克文化,举办导赏团希望令更多本地人了解锡克社群。白俊达是第四代印裔港人,自幼便常听家人分享锡克教徒祖父在港当英军的事迹,他亦一直对锡克社群在港的历史深感兴趣。

      从过去到现在,锡克社群与香港的联系愈来愈紧密。

      10/06/2024
    • 香港 「印」记

      香港 「印」记

      粉岭皇后山上,有座神秘的六角形历史建筑。这座超过六十年的古迹,是全港唯一一座莲花状印度庙,虽已荒废,却吸引不少行山人士或 YouTuber 慕名前往打卡朝圣。要探索印度文化在香港的足迹,其实毋需上山下海,在闹市也伸手可及。

      年近八十岁的Poonam,远道重洋来港无非因为嫁鸡随鸡,丈夫Vijay十六岁就被父亲安排来港学做生意。夫妇俩居港接近六十年,如今儿孙满堂,以此为家发展到第四代。Poonam目前是服务少数族裔的团体 Be the Change 的主席,义务为团体工作十二年。Be the Change 免费为少数族裔的学生和家庭提供教育和辅导服务。Poonam一家在香港过着优渥的生活,也不忘积极协助少数族裔融入香港社会。

      七十多岁的印度协会副主席Mohan,曾任两届协会主席,在委员会内工作二十多年,与几任特首、官员等关系良好,不时就少数族裔权益与政府交换意见。他更牵头成立香港族裔共融联会,在不同领域作为桥梁服务香港社会与少数族裔。Mohan 的部分家人移居美国多年,最近他的姐姐离世,临终前叮嘱家人将她的遗体按印度传统火化后,将骨灰带回香港并撒在香港的海上。他说这正是最好的印证,说明他们的心始终在哪里。

      03/0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