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科学为民」
第二集大纲
科技以人为本・创智慧新生活
今集会介绍与市民有切身关系的科技应用,包括民航处引入的数码指挥塔技术,水务署的水「智管网」、天文台的微气候、环境保护署的立体空气监测,仲有大家一定要认识消防处的调派后指引。
消防处于2018年引进新电脑系统,协助提供调派后指引,系统所载的发问指引由国际紧急调派研究院研发。调派后指引使伤患现场获得指引外,同时爲前往执勤的同事提供支援。现时超过50个国家约3500个紧急部队调派中心已经采用类似的电脑系统及发问指引。
全球多个地区的民航局及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已按空管、机场服务或运作需要,采用数码指挥塔技术或积极进行相关测试。当中包括中国、奥地利、匈牙利、新加坡、阿联酋、英国等。民航处的数码指挥塔可以提升航空指挥塔的运作效率,透过超高解像度监察摄影机,为指挥塔内的航空交通管制主任提供机场的清晰全景,包括视线以外的影像及夜间和能见度低时的情况,让空管人员更易掌握机场情况,便利执行航空交通管制工作。
水务署近年推行「智管网」计划,持续监察整个供水管网,维持供水管网的健康及减少用水流失。「智管网」的理念是「分而治之」及「持续监测」整个供水管网的状况。截至2020年底,水务署已设立了约1,440个监测区域。透过「智管网」希望能将政府水管的渗漏率由现时约15%降至于2030年或之前低于10%。配合「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中「先节后增」的长远策略,控制食水需求增长,以及利用多元化的水资源提升食水供应的应变能力。
臭氧污染气团的覆盖面相当大,根据过往的科学研究和分析,臭氧污染能在高空进行长距离区域传输。传统的空气质素监测站,只能测量近地面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不能够反映污染物于高空的水平、传输途径及特征。因此,环境保护署需要建立一套立体空气质素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高空臭氧及悬浮粒子水平,与气象数据的立体分布,从而追踪珠三角地区污染物的传输情况。
天文台近年研究怎样可以将气象站设计成更融入周围环境,而路灯则是一个实用且富和谐感的设计,解决了一般自动气象站难以安装在城巿有限空间的问题。微气候监测站,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弹性设计形状和功能,这个设计亦成功注册成为专利。
主持胡瀞诗会带领大家智慧出行,寻找「科学为民」的足迹。
推动科学为民,共享智慧生活!
播出资料:
2022年1月2日(日)
下午6时
港台电视31